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李文若归修水并吊其兄商老之亡

标题包含
送李文若归修水并吊其兄商老之亡
子去何凄断,乡关岁月新。 荒山寒带雨,古驿夜无人。 生死风前烛,音容梦里身。 临分感平昔,挥泪到松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在哪里离去,我倍感悲伤;乡村的景色却依旧如初,岁月流逝。 荒凉的山上,雨水带着寒冷;古老的驿站,夜晚无人过往。 生命就像风中摇曳的烛光,随时可能熄灭;你的容颜和声音只能在梦中相见。 在离别之际,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泪水不禁洒向青松翠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修水:即修河,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境内的一条河流。 2. 文若:指李文若,作者的友人。 3. 乡关:故乡。 4. 岁月新:新的时光,形容时间流逝。 5. 荒山:荒芜的山野。 6. 古驿:古代驿站,供官员或信使歇脚的地方。 7. 风前烛:比喻生命如同风前的蜡烛,随时可能熄灭。 8. 音容:声音和容貌。 9. 梦里身:形容在梦中见到故人的身影。 10. 临分:即将分别的时候。 11. 平昔:平日,平时。 12. 松筠:松树和竹子,比喻坚韧的品格。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兼悼念亡兄的诗作。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离别之际的哀伤和对逝者思念的真挚。诗句简洁而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子去何凄断,乡关岁月新。" 这两句是写离别的情景。"子去"指的是李商若将要离去,"凄断"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分离时刻的心情。"乡关"暗含故乡之意,"岁月新"意味着时光不断流逝,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荒山寒带雨,古驿夜无人。" 这联着重描绘了环境。荒凉的山头伴随着寒冷的雨丝,古老的路边驿站夜晚寂静无人。这样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别离的不舍和悲哀。 "生死风前烛,音容梦里身。" 这联可以理解为对亡兄的哀悼。"风前烛"用风中摇曳的烛火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音容梦里身"则表达了对故去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即使离世,他们的音容笑貌仍然会活在我们的梦境中。 "临分感平昔,挥泪到松筠。" 最后两句,作者表达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临分"指即将分别的时刻,"感平昔"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挥泪到松筠"意味着泪水挥洒在青翠的松树和竹子上,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在送别时的悲痛之情。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环境气氛以及人生感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文若归修水并吊其兄商老之亡》是南宋诗人王铚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从考据。此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战火纷飞,民生疾苦之时。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铚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作为南宋文人,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但在那个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的年代,个人的努力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他亲眼目睹了家乡的破败,人民的流离失所,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伤。在此背景下,他与李文若的友谊以及对他兄长商老的悼念之情,都化作了这首诗中的深沉情感。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外无力抵抗金兵侵略,对内不能改善民生。这种屈辱的现实让许多文人士大夫深感痛心。王铚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他还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综上所述,《送李文若归修水并吊其兄商老之亡》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在这首诗中,王铚结合了自己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朋友的关爱,以及对亲人的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