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余杭门访西湖金轮寺参上人
北郭望西湖,微径几寻尺。
澹与人意长,云寒正无色。
深寻幽禅居,步转苍山侧。
落叶不可纪,遮尽山下石。
师方无定居,我亦何所适。
四海漭无归,老矣山中客。
百年熟机缘,还此共禅寂。
语罢今古分,坐上有陈迹。
一笑视此生,何事非戏剧。
开门纳遥峰,暮雨一江白。
兹游非世逢,归路晚萧瑟。
积阴迷晓昏,钟声报将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北方的城墙边欣赏西湖美景,小径弯弯曲曲不过几米之遥。
湖面宁静倒映着无边景色,寒冷的云朵似乎失去了颜色。
在深林中寻找古老的寺庙,漫步在青翠的山峦旁。
落下的叶子不计其数,将山下的石头完全覆盖住。
师傅没有固定住所,我也一样不知道该去哪里。
四海茫茫找不到归宿,我们这些山中客都老了。
百年的缘分都已成熟,大家一起度过这静谧的时光。
谈论完古今之事,座位上只剩下一些痕迹。
笑看这一生,哪件事情不是一场戏呢?
打开门迎接远方的山峰,夜幕降临烟雨蒙蒙。
这次旅行并非世间常有,回家的路上夜色渐浓。
阴霾的黄昏让人难以辨认,钟声敲响意味着夜晚即将来临。
去完善
释义
1. 系舟:停泊船只。
2. 余杭门:古代的城门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3. 金轮寺:佛教寺庙名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4. 参上人:指诗人的朋友,一位高僧。
5. 北郭:指杭州城北的郊外。
6. 微径:指狭窄的小路。
7. 寻尺:长度单位,约为八尺。
8. 澹:宁静,淡泊。
9. 云寒:形容云彩冰冷的样子。
10. 无色:没有颜色,此处形容云彩淡薄透明。
11. 幽禅居:指隐藏在深山中的禅房。
12. 苍山:青山,翠绿的群山。
13. 落叶:凋落的树叶。
14. 遮尽:完全遮住。
15. 无定居:没有固定的住处。
16. 所适:所要前往的地方。
17. 四海漭无归:形容四处漂泊,没有归宿。
18. 老矣:老年,年纪已大。
19. 山中客:指隐居于山林的人。
20. 百年:指漫长的人生岁月。
21. 熟机缘:熟悉机缘,指对事物发展的机遇有深入的了解。
22. 禅寂:禅宗的寂静境界。
23. 语罢:说完话。
24. 今古分:指古代与现代的区分。
25. 陈迹:过去的痕迹。
26. 一笑:一笑置之,表示不在意的态度。
27. 非世逢:与世俗不相符的经历。
28. 归路:回家的路。
29. 萧瑟:形容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30. 积阴:积聚的阴气。
31. 晓昏:拂晓和黄昏时分。
32. 钟声:寺庙里敲响的钟声。
33. 将夕:即将日落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是诗人王铚在游览杭州西湖时,拜访金轮寺参上人所作。开篇诗人以“北郭望西湖”引领全诗,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又以“澹与人意长,云寒正无色”描绘出秋天的景色,为后面的“落叶不可纪,遮尽山下石”做好铺垫,展现了一幅秋天山林的景象。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师父和自身的描绘,表达了人生如戏的感慨。最后,通过描述在寺庙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人生无常,须珍视当下的情感。这首诗借景抒情,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充分展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徽宗年间,南宋高宗时期的士人王铚游历江南地区,在此过程中,他游览了杭州的西湖金轮寺。在这次的游历过程中,王铚为表达对寺庙的赞赏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创作了这首题为《系舟余杭门访西湖金轮寺参上人》的诗篇。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处于靖康之难后,南宋政权建立之初。这一时期,国家动荡,百姓疾苦。然而在这首诗中,王铚并未提及这些现实问题,而是以轻松愉快的笔触描绘了他与朋友参上人在西湖金轮寺的美好时光。这或许反映了他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这次游历之前,王铚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剧变。作为一位士人,他可能曾参与到抗金战争之中,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忧虑。然而在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这种忧虑的影子,反而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这种情感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他对佛教的信仰有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