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
遥夜支颐坐,春醪负十分。
碧烟沈宿霭,清月入微云。
真妄怯多病,翔潜喜不闻。
秋千人乐处,十载怆离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夜晚,我托着下巴坐着,享受着春天的美酒。
烟雾弥漫,月光穿过薄云洒下。
真与假的界限让我胆怯,疾病的困扰使我痛苦。
向往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听到喧嚣的声音。
在这个充满欢乐的地方,我已经十年没有离开过了。
去完善
释义
1. 遥夜:漫长的夜晚。
2. 支颐:支撑着下巴。
3. 春醪:春天的美酒。
4. 宿霭:积淀的烟雾。
5. 真妄:真实与虚假。
6. 翔潜:飞翔和潜伏。
7. 秋千人乐处:这里指热闹的场所或繁华的都市。
8. 怆离群:悲伤地离开人群。
去完善
赏析
《病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独居、远离世俗纷扰的情景。诗人在漫长的夜晚里托腮而坐,春醪(一种酒)却无法让他忘怀心中的忧虑。烟雾弥漫,清月穿云而出,与诗人共度这宁静的时刻。“真妄怯多病”表现了诗人对疾病带来的恐惧和无奈,而“翔潜喜不闻”则表达了他渴望在疾病的困扰下找到心灵的慰藉。结尾两句,诗人以“秋千人乐处,十载怆离群”收尾,凸显出诗人对自己在漫长岁月里离群索居的哀伤,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中》是宋代诗人王铚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正值南宋初年。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病中所见所闻,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动荡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沦陷,民众饱受战乱之苦。王铚作为南宋文人,对此深感痛心。然而,他并未消沉,而是积极投入到抗金斗争和文学创作中。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病中,诗人观察到春天的美好景致,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虽然病魔缠身,但他依然乐观面对生活,渴望康复后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韧的人生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