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庐阜寄机上人
忆在东林学夜禅,月中清响听风泉。
不须更作庐山梦,鱼鸟相忘二十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起当年在寺庙的夜晚禅修,月亮洒下清凉的光辉,听着风过泉水发出的声响。无须再做庐山之梦,那儿的鱼儿和鸟儿已经互相忘却了二十年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东林:这里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
庐阜:即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主峰汉阳峰海拔1473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铚回忆当年在庐山学习的情景,表达对东林学派和庐山美景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夜禅时的静谧景象,月色如水,清风吹过泉水发出清脆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通过“不须更作庐山梦”一句表明自己对庐山的思念之情,流露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慨。结尾处“鱼鸟相忘二十年”则表达了诗人与庐山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超脱态度。整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庐山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诗人与庐山之间难以割舍的联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庐阜寄机上人》是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即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此时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下,而王铚则因受权臣秦桧排斥而被贬谪在今江西九江一带。
在这段时间里,王铚的人生际遇可谓坎坷。他本是进士出身,曾任太学录等职,但因直言敢谏、抨击时弊而受到权臣的排挤,最终被贬到地方任职。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
这一时期,南宋王朝内外交困,北方领土大片沦陷,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铚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忆庐阜寄机上人》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