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雪读正卿教授近诗辄赋鄙句并以为别
百年半羁栖,轻与故山别。
回首千万峰,飞云不可越。
弭棹濠上亭,非乡怆时节。
朝号迥野风,夜听孤舟雪。
湿薪无煖焰,浊泪共明灭。
痴坐增洒然,何以慰清绝。
斯时咏君诗,心抱益澄沏。
未从观鱼庄,先得驭风列。
荆玉出此邦,谁献复谁刖。
山川漫奇丽,文物久销歇。
君词吐白虹,神宝疑不没。
我欲赓余思,景好句逾拙。
如逢勾漏令,未得丹砂诀。
万里烟云开,扬舲及明发。
荆山自兹远,云涛渺天末。
两地见梅花,相思不同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是短暂地停留了片刻,便轻易地离开了故乡。回头望去,千重的山峰尽在眼前,但它们却如同浮云一般遥不可及。船只停泊在城中的水亭旁,想起曾经的岁月,不禁心生悲伤。白天里聆听着遥远处的风声,入夜后倾听孤舟旁的雪落之声。潮湿的柴火燃起的火焰无法带来温暖,眼中的泪水和灯光一同闪烁不定。就这样坐着,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寒冷。怎样才能够抚慰这无尽的凄凉呢?此时回想起你的诗篇,心中的思念更加清晰。虽然没有一起欣赏过鱼庄的美景,但是已经可以感受到你那驾驭风云的气概。在这片土地上,谁把荆玉献给君王,又是谁被砍去了双脚?这里的山川虽然奇特美丽,但古老的文化已逐渐消逝。你的诗词如同白色的长虹,仿佛是失落的神宝重现人间。我想要接着我的思绪继续下去,但景色虽好,却无法写出更好的诗句。如果有机会遇见勾漏令,我一定向他请教炼丹的秘诀。当烟云散尽,扬帆起航,前往远方的城市。从此,荆山变得遥远,云涛在天边起伏翻涌。我们两地的梅花都相继开放,但我却不能亲自去折取。
去完善
释义
1. 百年:这里指长久的岁月。
2. 半羁栖: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3. 故山:故乡的山。
4. 回首:回头张望。
5. 千万峰:形容山峰数量多。
6. 飞云:高空飘荡的云朵。
7. 不可越:难以逾越。
8. 弭棹:停船靠岸。
9. 濠上亭:濠州城边的亭子。
10. 非乡怆时节:指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度过悲伤的时光。
11. 朝号:早晨的声音。
12. 迥野:遥远的原野。
13. 夜听孤舟雪:晚上听着独自在风雪中的船只。
14. 湿薪:湿润的柴火。
15. 煖焰:温暖的火焰。
16. 明灭:明亮与暗淡交替。
17. 痴坐:发呆地坐着。
18. 洒然:潇洒自然的样子。
19. 未从观鱼庄:未能像庄子那样观察鱼游。
20. 先得驭风列:早就有乘风而行的愿望。
21. 荆玉:珍贵的玉石。
22. 献:进献。
23. 刖:古代砍脚的刑罚。
24. 漫奇丽:分散各地显得奇特美丽。
25. 销歇:消失停止。
26. 白虹:古人认为诗人作品中的美言如画,犹如白虹贯日。
27. 神宝:珍贵罕见的宝贝。
28. 未得丹砂诀:还未掌握炼丹的秘诀。
29. 扬舲:扬帆起航。
30. 明发:天刚亮的时候。
31. 荆山: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家乡。
32. 云涛:翻滚的云海。
33. 天末:天际的尽头。
34. 两地见梅花:两地都能见到盛开的梅花。
35. 同折:一起欣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赞美诗人才能的诗篇。开篇以“百年半羁栖,轻与故山别”表达诗人离家离乡的无奈和感慨。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诗人乘舟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面对山川美景、孤独身影,心中却充满了乡愁和对朋友的思念。随后又通过对朋友诗才的赞美,表达了对文人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家乡山水的留恋。最后诗人表达了在别离时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韵律优美,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舟中夜雪读正卿教授近诗辄赋鄙句并以为别》是南宋诗人王铚(zhì)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创作时间为公元1126年,正值南宋初年,金国入侵中原之际。在这个历史时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国家命运堪忧。
王铚,字性之,其家族世代书香门第,本人亦博学多才,尤其擅长诗词歌赋。当时,他担任南宋王朝的官员,因对时政不满而辞官归隐。此诗即为他在离开官场后,与友人正卿教授同舟共渡,夜晚观赏雪景时所作。
在送别之际,作者感受到国家危亡和百姓苦难,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以舟中夜雪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