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招叶子谦
堂上月已满,樽中酒更空。
故人眇何许,出门惟清风。
不如一夕饮,所至皆能同。
悄然望玉杵,无声桂影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满厅堂,杯中酒已见底。
老朋友在何方?出门只见清风。
不妨今晚痛饮,共享愉悦时光。
悄悄地瞥一眼桂花树,它无声无息地屹立在那里。
去完善
释义
1. "堂上月已满":"堂上"指的是家中或屋内的空间,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处的房屋内。"月已满"是描述中秋时节月圆的景象。
2. "樽中酒更空":"樽"是一种古代盛酒的器皿,在这里指代装满酒的杯子。"酒更空"是说诗人已经喝完杯中酒,暗示诗人在等待朋友到来的心情。
3. "故人眇何许":"故人"是指老朋友或者熟悉的人,"眇"是形容遥远的感觉,"何许"表示何处或者哪里。这句话意思是,诗人的老朋友现在在遥远的某处。
4. "出门惟清风":"出门"就是走出家门,"惟"表示只有的意思,"清风"即清凉的风。整句话是说,诗人走到户外,感受到的只是清风拂面。
5. "不如一夕饮":"不如"表示与其……不如……,"一夕"是一个晚上,"饮"是喝酒的意思。这句是诗人提出的建议,提议与友人共度一个晚上的欢愉时光。
6. "所至皆能同":"所至"是指到达的地方或者去的地方,"皆能同"是说无论去哪里都能一同前往。
7. "悄然望玉杵":"悄然"是形容安静的样子,"玉杵"是一种玉制的捣药工具,这里可以理解为月亮的拟人化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明亮的月亮。
8. "无声桂影中":"无声"是形容寂静的状态,"桂影"是指桂花树的身影,这句是说在桂花树的影子下,周围一片寂静。
去完善
赏析
王铚的这首《中秋招叶子谦》写出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明月、清风的独特感悟。首联“堂上月已满,樽中酒更空”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景象:月满中天,酒筵已空,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热烈气氛和欢快心情。颔联“故人渺何许,出门惟清风”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出门只遇到清风相伴的寂寥之情。颈联“不如一夕饮,所至皆能同”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故人共度良宵的愿望,即使不能面对面相聚,但只要心意相通,也可以感受到彼此的陪伴。尾联“悄然望玉杵,无声桂影中”描绘了诗人默默凝望中秋夜的皎洁月光,感受着桂影无声的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美好享受以及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中秋节的独特感受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铚的《中秋招叶子谦》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代,中秋节是一个庆祝团圆、共赏明月的传统节日。然而,由于当时战乱频仍,许多家庭被迫分离,因此人们对团圆的渴望更加强烈。在这首诗中,王铚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明月、清风等自然景象,表达了思念家人、期盼团聚的心情。
王铚在南宋时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曾是朝廷官员,但因与权臣不和而被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叶子谦等人。在中秋佳节之际,王铚邀请叶子谦一起赏月饮酒,以抒发胸中郁结的情感。
此外,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对这首诗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当时的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虽然经济繁荣,但与北方金国的战事不断。这种局势使得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日子,也更加珍视亲友之间的相聚。王铚在诗中传达的这种渴望团圆的情感,正是那个时代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