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雪声

标题包含
雪声
飞满前村夜不知,凭风声与静相宜。 银釭志士诗成后,玉枕佳人梦觉时。 乍听打窗投米急,想同糁径落梅迟。 孤舟曾向江湖宿,清入寒芦韵更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飘荡在乡村的夜晚无法察觉,依靠风声与静谧相协调。 明亮的灯光下,有志之士书写诗歌;美丽的女子从梦中醒来。 突然听到窗外传来急促的投米声,想是落在小路上的梅花有点迟缓。 孤独的船只曾在江湖中停泊,清凉的感觉如进入寒冷的芦苇丛,音韵更加奇特。
去完善
释义
1. 前村:前面的小村落。 2. 银釭:明亮的灯光,这里指诗歌的创作环境。 3. 玉枕:玉质的枕头,这里用来形容美人的居所。 4. 糁径:撒在路上的米粒,这里指雪落在小路上。 5. 投米:指雪花飘落的景象。 6. 清入寒芦:指雪落在寒冷的芦苇上,声音更为清晰。
去完善
赏析
王铚的这首《雪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宁静的冬夜雪景图。诗人通过对雪声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夜的静谧与诗人的思绪。诗歌在以静衬动的艺术手法下,形成了和谐的韵律和美感。 首联“飞满前村夜不知,凭风声与静相宜”,诗人用“飞满前村”来表现雪花的纷纷扬扬,而“夜不知”则表达了夜深人静的感受。在这寂静的夜晚,风声和静默相互映衬,突显出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颔联“银釭志士诗成后,玉枕佳人梦觉时”,诗人想象诗人在明亮的烛光下创作诗歌,佳人在玉枕上醒来,这里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颈联“乍听打窗投米急,想同糁径落梅迟”,诗人通过描述雪花拍打窗户以及落在梅花上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其中,“投米急”和“落梅迟”这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我们对雪声有了更深的体会。 尾联“孤舟曾向江湖宿,清入寒芦韵更奇”,诗人用“孤舟江湖宿”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漂泊之感。同时,通过与“寒芦”相呼应的意境,传达出了冬季清冷、寂寥的氛围,使整首诗的韵味更加奇特。 总的来说,王铚的这首《雪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将冬夜的雪声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声》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王铚之手。这首诗描绘了雪夜静谧、空灵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王铚巧妙地运用拟声词“如絮”和“无声”,形象地传达了雪的声音和寂静的氛围。 王铚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末年,当时国家内外交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尽管如此,诗人依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无疑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积极抵抗。 此外,王铚在南宋年间,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这些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印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