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意

标题包含
晚意
山空寺古紫苔侵,更喜渔樵不见寻。 坐对秋阴晚萧瑟,风吹败叶入廊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寺古老,周围满是紫色的苔藓;更令人欣喜的是,捕鱼和砍柴的人并没有来寻找这里。静静地坐在那里面对秋天阴暗的天气,感受傍晚的萧瑟气息,只有落叶被风吹起,飘入走廊深处。
去完善
释义
1. 山空:指山中空旷无人。 2. 寺古:古老的寺庙。 3. 紫苔:一种常见的苔藓植物,常生长于阴暗湿润的地方。 4. 更喜:更加高兴。 5. 渔樵:打鱼和砍柴的人。 6. 不见寻:没有被打扰。 7. 萧瑟:形容草木被风吹动的声音。 8. 风吹败叶:形容风将枯黄的叶子吹落。 9. 廊深:走廊幽深。
去完善
赏析
《晚意》是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画面。 首先,诗的第一句“山空寺古紫苔侵”,通过描绘深山古寺周围的紫苔生长,展现了秋天的到来以及岁月的沧桑。这里的“山空”和“寺古”既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空旷与宁静,又表达了作者对古老寺庙的敬仰之情。而“紫苔侵”则进一步传达了季节的变化,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接着,诗的第二句“更喜渔樵不见寻”,通过对渔民和樵夫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里,“更喜”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欣喜之情,而“不见寻”则意味着在这个宁静的山谷里,人们可以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然后,诗的第三句“坐对秋阴晚萧瑟”,通过描写秋天的阴郁氛围,表现出了作者在欣赏美景时的内心感受。这里的“秋阴晚”,既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色,又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而“萧瑟”一词,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最后,诗的第四句“风吹败叶入廊深”,通过描绘风吹落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这里,“风吹败叶”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自然现象,而“入廊深”则意味着这些落叶被风吹起,飘进了深深的走廊。这一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还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晚意》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铚的《晚意》是宋诗中的一篇佳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大约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唐宋之际的历史转折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 王铚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世代为官。然而在他的青年时期,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政治日益腐朽,民生疾苦严重。他本人也未能幸免,多次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在诗作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身处乱世之中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晚意”为题,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心境:一方面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另一方面又期待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首诗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时代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