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师见和梅诗再用韵兼奉送还福唐
斲轮妙手声名歇,谁信出门犹合辙。
后来世外有高禅,凛凛兰摧并玉折。
久将生死付八还,不数图书号三绝。
诗来乃与梅争妍,獭髓补痕红未灭。
那知一夜卷东风,开尽寒枝千点雪。
汉宫婕妤体自香,月里飞仙长玉洁。
白头对镜忆年少,每到花开重离别。
爱花取醉惜夜阑,眷恋盈盈花上月。
人归吹恨落关山,恨极欲吹羌管裂。
何况东溪漫草寒,学世犹嗤颜谢拙。
还惊诗律张吾军,尘战愧非求嚼铁。
归舟满载万珠玑,莫显神龙藏贝阙。
明朝诗逐暮潮还,余意凭师笔端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技艺精湛的老师已经隐退,谁知新生的学徒仍有才华。
后世隐藏着高人,他们使兰花枯萎,使玉器折断,代表着他们的严厉。
长久以来,他们把生死交给了轮回,而不是依靠书籍的力量。
诗歌要与梅花一起争艳,就像使用獭髓修复的红叶,未曾消逝。
哪知道一夜之间春风袭来,让寒冷的树枝绽放出白雪般的花朵。
汉朝皇宫中的妃子身体散发着香气,就像月亮里的仙子一样纯洁。
年老的她们对着镜子回忆年轻的自己,每一次花开都是一次别离。
喜欢花的人会去借酒消愁,在月光下与花儿告别。
人们归来时,带着无尽的悔恨,甚至连笛子都想吹裂。
更何况在东溪,每个人都充满热情的参与到这场战斗之中,只是可怜了那些还学不会优雅的人。
我们这些写诗的战士,都应该学习怎样去遵守韵律,像铁一样坚韧。
小船满载着珍珠般的光辉,莫要让它们藏在深海的贝壳里。
明天,我们的诗就会随着浪潮回到这里,剩下的想法就由你来传授吧。
去完善
释义
1. "斲轮妙手":语出《庄子·养生主》,比喻技艺高超的人。
2. "合辙":比喻符合规则。
3. "八还":佛教用语,指返还第八识所藏的染净诸法。
4. "三绝":指书画、诗歌、音乐三者皆绝。
5. "诗来乃与梅争妍":意为自己作的这首诗可以和梅花媲美。
6. "獭髓补痕":獭是指水獭,水獭取其尾脂涂在伤口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中的红色部分犹如用獭尾油涂抹的痕迹。
7. "开尽寒枝千点雪":字面意思是严寒中的树枝上盛开的千朵梅花就像白雪一样,实则赞美梅花盛开的美景。
8. "汉宫婕妤":西汉时期宫中女官名。这里用来说梅花香气扑鼻。
9. "月到风来":是古代一种美丽而孤独的景象。
10. "白头对镜":形容诗人王铚因年老而出现白头发的情况。
11. "眷恋盈盈花上月":表达对月亮和花的眷恋之情。
12. "吹恨落关山":表达悲伤之情。
13. "漫草寒":形容冬天寒冷荒芜的景象。
14. "颜谢":指南朝文学家颜延之和谢灵运,两人以诗文闻名。这里用来表示作者谦虚的态度。
15. "神龙":指隐士或者贤能之士。
16. "贝阙":贝壳砌成的宫殿,此处借指美丽的事物。
17. "明朝诗逐暮潮还":明天诗人的诗歌就会像夕阳下的潮水一般消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梅花和明师的诗歌。诗人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对于梅花的赞美和对明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高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深刻思考。
诗人首先通过对斲轮妙手的赞誉,表达了对明师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通过比喻,将明师比作高禅和兰摧并玉折的形象,强调其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随后,诗人通过对生死、图书等方面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明师的高尚品质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高洁,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比喻,将梅花比作汉宫婕妤和月里飞仙的形象,强调其独特的美感和高洁的品质。此外,诗人还通过回忆年少时与梅花的离别,表达了对梅花的眷恋之情。
在诗歌的最后部分,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嘲,表达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和谦虚态度。最后,诗人通过对明师的赞美和对梅花的眷恋,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明师见和梅诗再用韵兼奉送还福唐》是南宋诗人王铚的作品。创作时间是南宋后期,大约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国入侵中原,使得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以咏物抒怀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铚本人在这个时期的遭遇也颇有些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故被贬谪到福建福唐。在这段时期,他接触到了许多民间疾苦,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福建福唐期间,他与当地的一位名叫明师的隐士成为了朋友,两人在闲暇时常常一起欣赏梅花、谈论诗歌。这首诗就是他们在赏梅时所作的唱和之作。
在这首诗中,王铚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明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他以梅花自比,表达了虽处困境但依然坚韧不屈的品质。同时,他也借梅花之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南宋后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