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追和渊明九日闲居诗

标题包含
追和渊明九日闲居诗
白发不堪镜,残骸宁久生。 已是梦中事,那知身后名。 古今黄花节,增重由渊明。 后来杜与苏,感慨皆同声。 乘化入无穷,留恨何千龄。 令我过佳节,浊酒惟频倾。 岂比区中士,轩冕矜暂荣。 沧溟芳岁晚,古寺久客情。 洗涤流落叹,支公句新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发的我已经经不起镜子里的自己,残损的身躯还能活多久呢?如今已成为了梦境中的景象,又有谁知道我身后的名声呢?古今的菊花节,最让人敬重的是陶渊明。后来的杜甫和苏轼,他们的感慨也是相同的。顺应自然踏入无穷的境地,留下的遗憾恐怕有数千载。让我在佳节之际,只能频频独酌浊酒。哪能像世间众人那样,炫耀短暂的荣华富贵。 苍茫的大海时光已老,古寺里客居的心情依旧。洗涤过往岁月里的漂泊感叹,高僧支遁的诗句又有了新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1. 白发:比喻年老。 2. 残骸:指衰老的身躯。 3. 宁久生:长久活下去。 4. 黄花:指菊花。 5. 增重:增添分量,加重意义。 6.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描绘田园生活著称,被誉为“田园诗人”。 7. 杜:杜甫,唐朝诗人,世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8. 苏:苏轼,宋朝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 9. 感慨皆同声:指对人生的感慨都相同。 10. 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 11. 留恨:留下遗憾。 12.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成的酒。 13. 区中士:世俗之人。 14.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子和帽子,借指官位。 15. 矜:自夸。 16. 沧溟:大海。 17. 芳岁晚: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 18. 古寺:古老的寺庙。 19. 久客情:长期在外漂泊的心情。 20. 洗涤:洗去。 21. 流落:漂泊流浪。 22. 支公: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东晋僧人,擅长书法和诗歌创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诗人以“白发”、“残骸”自喻,暗示自己的年岁已高,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诗人认为,功名富贵不过是梦境中的事情,死去之后,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而真正的价值在于像陶渊明那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生活。诗人借“黄花节”这一传统节日,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也指出,后世如杜甫、苏轼等文人,也曾对陶渊明发出过相似的感慨。在诗人看来,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不应过于执着于世间的名利。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世俗之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蔑视。最后,诗人以“沧溟芳岁晚,古寺久客情”表达了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追和渊明九日闲居诗》是宋代诗人王铚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王铚生活困苦,多次迁徙,虽才华横溢却未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曾在战乱中失去家园,辗转流离,饱尝了人间冷暖。然而,尽管生活中充满波折,王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他的诗歌作品多以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在《追和渊明九日闲居诗》的创作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阶段。金兵入侵,国土分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王铚对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了共鸣,他试图通过追和陶渊明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