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倚吟阁

标题包含
倚吟阁
贺家湖东剡溪曲,白塔幽林声断续。 雪中兴尽酒船空,境高地胜何由俗。 谁结禅居在上方,山房屈曲随山麓。 个中非动亦非静,自有白云簷下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贺家湖东有曲折的剡溪,白石塔和幽静树林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 在雪地中尽情游玩后,船只空空如也,周围环境既高雅又美丽,仿佛让人忘却尘世纷扰。 是谁在山顶建立了一座禅院呢?寺院坐落在山间,曲折与山脉相仿。 在这中间并非完全寂静,也不喧闹,只有洁白的云朵停留在屋檐下。
去完善
释义
《倚吟阁》:本诗描写的是作者身处贺家湖东剡溪一带的景色和感受。贺家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剡溪是流经浙江的一条河流。 1. 贺家湖东剡溪曲:描述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即贺家湖的东边,靠近曲折的剡溪。 2. 白塔幽林声断续:这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白塔指代佛塔,幽林表示树林茂密幽深,声音时断时续,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3. 雪中兴尽酒船空:描写雪后诗人兴致已尽,酒船已经空空如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失意之情。 4. 境高地胜何由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赞美,同时表达了他想要超脱世俗的心情。 5. 谁结禅居在上方:诗人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谁在上方建立禅居”的问题,表达出他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 6. 山房屈曲随山麓:描述了山间寺庙建筑与周围山脉和谐共处的景象。 7. 个中非动亦非静:指出寺庙所处的特殊环境,既不是绝对的寂静,也不是嘈杂的活动。 8. 自有白云簷下宿:表达了诗人追求隐居生活、与世无争的志趣。
去完善
赏析
《倚吟阁》是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这首诗通过细致的环境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首句“贺家湖东剡溪曲”,以贺家湖和剡溪为背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贺家湖和剡溪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诗人在这里选择这两个地方作为背景,旨在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白塔幽林声断续”,则是通过对白塔、幽林等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视野。这里的声音“断续”,既表现了环境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 “雪中兴尽酒船空,境高地胜何由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境。诗人用“兴尽酒船空”来形容自己在欣赏雪景时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烦恼。 “谁结禅居在上方,山房屈曲随山麓”,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想象一个禅居在山上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禅居”,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一种心灵寄托,也可以理解为他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个中非动亦非静,自有白云簷下宿”,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在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自然环境中的动静结合,表现出自己在这个美丽世界中找到的平静与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铚的《倚吟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代,宋朝饱受金兵侵略之苦,国土丧失严重,民生凋敝。王铚生活在一个以诗歌抒发胸臆、倾诉哀愁的时代。他在这个时期遭遇了家族的变故,再加上国家的战乱和衰败,使他的心情愈发沉重。 在时代的背景下,当时的南宋政治腐败,军事失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诗人王铚则在这场历史动荡中担任着使命,他以笔为剑,用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