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渔父词十二首 其七

标题包含
古渔父词十二首 其七
曾见三闾屈大夫,强将清浊较贤愚。 如今更觉前言拙,醒醉由来本不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三闾:这里指屈原,他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2. 清浊:清者,清水;浊者,浊水。这里比喻好坏、善恶等不同的品质或事物。 3. 前言拙:之前的言论不恰当。
去完善
赏析
《古渔父词十二首 其七》是宋朝诗人王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对比屈原与渔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提到了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忠诚之士,以及他的形象与渔父相对比,强调了“醒醉由来本不殊”的人生哲理。 “曾见三闾屈大夫,强将清浊较贤愚”。这里提及了屈原(字三闾)的形象。他是一位忠诚正直的大夫,尽管身世浮沉,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屈原品格的敬意。同时,“强将清浊较贤愚”意味着屈原曾极力宣扬清白、廉洁的品质,并质疑那些身处浊流的人是否真的智慧、贤良。这反映出屈原作为一个贵族士人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如今更觉前言拙,醒醉由来本不殊”。诗人以渔父作为对照,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在这里,渔父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他对屈原的执着和忧虑表示同情,同时也认为清醒与醉酒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这两句诗启示我们,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本质上是一样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应对。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争辩黑白,而在于内心的自足与平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渔父词十二首 其七》是南宋诗人王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渔父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渔父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渔父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远离世俗纷扰的宁静心境。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金、宋对峙,战乱频繁。在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归隐山林,追求心灵上的宁静与自由。 王铚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学者。然而,在南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家庭变故,他的生活并不如意。他曾担任一些地方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得到重用。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失望情绪,从而转向了隐居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王铚创作了许多反映自己隐逸生活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诗歌作品。这首《古渔父词十二首 其七》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在这首诗中,他以渔父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