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梅欲回雪窦路险而止口占示同行
起晓寻幽意气豪,冥冥重雾湿征袍。
天扶宝势千山拱,海助寒声万籁高。
休数兴衰两蜗角,从来忧乐一鸿毛。
了知终老林泉是,渡水穿云久亦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黎明时分,精神饱满地寻找寂静和幽深的地方,穿过重重浓雾沾湿了衣袍。
头顶蓝天白云,山峦环绕;四周大海的声音混合着各种声音,格外响亮。
不如不要过多地去计较那两段历史的兴盛与衰败,因为人类历史上的快乐与忧虑不过如同羽毛一样轻。
明白了之后便懂得,在山林清泉之间度过余生,虽然跋山涉水穿越云雾劳累万分,但也是值得的。
去完善
释义
1. 起晓寻幽:早上起身寻找清幽的地方,这里指动身出发。
2. 冥冥:昏暗的样子。
3. 重雾:浓重的雾气。
4. 宝势:地势险要如宝物般珍贵。
5. 千峰拱:形容山峰环绕,形状像众星拱月。
6. 万籁高: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7. 蜗角:蜗牛角上的微小地方,比喻极为狭小的范围。
8. 鸿毛:鸿雁的羽毛,比喻轻微、微不足道的事物。
9. 了知:了解并知道。
10. 林泉:树林和泉水,比喻隐逸的境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出行游览之际,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沉思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联描述了诗人清晨起行,寻求幽静之地的豪情。虽然雾气弥漫,沾湿了衣裳,但他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山势千姿百态、海风呼啸入耳的景象,寓意世事变幻莫测,而人生忧虑与快乐不过如鸿毛一般轻飘。
尾联则透露出了诗人关于未来人生的决定——了知终老林泉实乃人生归宿,即使跋山涉水历经辛苦也在所不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望大梅欲回雪窦路险而止口占示同行》,是宋朝诗人王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9年,正值南宋初年。在那个时候,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北方的江山大部分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宋室南渡偏安一隅,各种政治斗争激烈异常。
王铚是南宋的一位文人和学者,他以博学多才而闻名,尤其擅长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他在世时,虽因才华出众而在士林中具有一定的声誉,但因政局动荡和个人性格原因,一直未受到朝廷的重用。在南宋初期,他辗转各地,曾游历过大梅山和雪窦山等地。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王铚正与友人一起游历大梅山,他们本打算返回雪窦山,但因山路险峻而中途折返。于是,他便以此次游历的经历为背景,创作了这首抒发个人感慨的五言律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