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赋梅花十二题 其二 清晨
晓色宜春露蕊鲜,玉人斜插斗清妍。新花更映新妆面,无限风光在鬓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晨曦初露,花瓣鲜嫩,美人头上斜插一支花朵,显得十分清秀美丽。新鲜的花朵与新的妆容相得益彰,美丽的风光尽在她的发髻之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宜春:古代指春天,“宜”有适合的意思,这里代指春天。
2. 玉人:美女的雅称,这里用来比喻戴花的女子。
3. 斗清妍:比美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生机,作者将梅花比作一位妆容新鲜的美人,使得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带着朝露的梅花和美人相映成趣的画面。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梅花的优美姿态以及清晨的氛围。诗句“无限风光在鬓边”意味着美人和梅花互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赋梅花十二题 其二 清晨》是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描绘梅花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南宋时期),即距今大约900年前。在诗人王铚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金兵入侵中原,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诗人在这一特殊时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曾经担任地方官职,但由于战乱和政局动荡,不得不辞官回乡。在此期间,他关注民生疾苦,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了民间的苦难和不屈精神。此外,他还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词歌赋表达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兴亡的关注。王铚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首《同赋梅花十二题 其二 清晨》中,他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清晨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