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云门寺

标题包含
云门寺
青山春又到,白发策乌藤。 已是他乡客,还同寄住僧。 瘦松黏冻雪,流水带寒冰。 更觉苍崖路,云深不可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青山春意再临,我的头发已经变白,手上拿着一根乌藤手杖。 如今已是在外漂泊的人,就像寄宿在寺庙里的僧人一样。 瘦弱的松树粘附着冻结的雪花,流水中带着寒冷的气息。 更觉得那险峻的山间小路,隐藏在深深的云雾中难以攀登。
去完善
释义
《云门寺》王铚:这是一首描述云门寺景色的诗。诗人以山色、白发、松树、流水等自然景物为依托,表达了自己在云门寺所感受到的孤独与静谧。以下是该诗中涉及的一些词句注释: 1. 策乌藤:策,原意指马鞭,这里引申为手持之意;乌藤,一种藤本植物,常用于制作手杖。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手持乌藤手杖,走在青翠的山间小路上。 2. 他乡客:他乡,即异乡,指不是故乡的地方;客,指旅客、游历之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身为游子的漂泊之感。 3. 寄住僧:寄住,即暂时居住;僧,指僧人、和尚。这句诗意味着诗人与云门寺的僧人共同生活,感受寺院宁静的氛围。 4. 瘦松黏冻雪:瘦松,形容松树瘦削的形象;黏冻雪,指松树吸附了冻结的雪花。这句诗描绘了松树在严寒天气下的景象。 5. 流水带寒冰:流水,指山涧中的溪水;带寒冰,指溪水中带着寒冷的冰块。这句诗表现了冬季山涧溪流的特点。 6. 苍崖路:苍崖,指苍翠的山崖;路,指山路。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通向云门寺的山间小路的景色。 7. 云深不可登:云深,指云雾缭绕的高山深处;不可登,指无法攀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云门寺所在山峰高峻险要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云门寺时的所见所思。首联以“青山春又到”开篇,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而紧接着的“白发策乌藤”则笔锋一转,展现了诗人年华老去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中,“已是他乡客,还同寄住僧”表达了诗人作为旅人的漂泊感以及对寺院僧人生活的向往。接着,“瘦松黏冻雪,流水带寒冰”刻画了寒冷冬日的景象,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肃杀之气。尾联“更觉苍崖路,云深不可登”则通过对险峻山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和人生道路时内心的挣扎与探索。整首诗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景象之中,形成了深沉而又富有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门寺》是宋代诗人王铚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云门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佛教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内容的简要介绍: 王铚(1097-1169)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史学家和诗人。他在政坛上历经沉浮,曾担任翰林学士、国子祭酒等官职。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云门寺》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此时正是南宋初期,金兵入侵,战乱频繁。王铚在此时期任过地方官吏,他深感民生疾苦,忧心忡忡。因此,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云门寺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不满。 云门寺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南云门山麓,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古刹,历代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王铚在游历云门寺时,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