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曲
天边皎月凝清光,圆缺不如人意长。
夜来常娥和月落,清晓镜里看新粧。
此情同生复同死,君似栏杆要堪倚。
楼高风送管弦声,肠断五陵年少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天边皎月凝清光:"天边",指的是天空的边缘,这里形容遥远的地方;"皎月"是指明亮的月亮;"凝清光"指月光清澈明亮的样子。
2. 夜来常娥和月落:"夜来"表示夜晚到来的时候;"常娥"是嫦娥的别称,她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居住在天上的广寒宫;"和月落"与明月一同落下。
3. 清晓镜里看新粧:"清晓"是清晨的意思;"镜里"指镜子中;"新粧"是新梳妆打扮的形象。
4. 此情同生复同死:"此情"是指彼此的感情;"同生复同死"是生死相随的意思,即无论生老病死都要在一起。
5. 君似栏杆要堪倚:"君"是对对方的尊称,这里可以理解为对方或诗人自己;"栏杆"是楼台周围的护栏;"要堪倚"是可以依靠的意思。
6. 楼高风送管弦声:"楼高"指高楼的高度;"风送"是风吹来的意思;"管弦声"指音乐的声音。
7. 肠断五陵年少子:"肠断"是形容极度伤心的状态;"五陵"是中国古代五大陵墓的统称,分别是汉朝的五座皇家陵墓,这里用来代指皇家贵族;"年少子"是指年轻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倚楼曲》是一首描绘个人情感寄托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的佳作。诗人以月为引,借月圆之景寄托自己的惆怅之情。同时通过描写嫦娥和少年音乐家的生活片段,展现出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叹。
开篇,“天边皎月凝清光”一句展现了一幅清幽的画面,明亮的月光如同人的目光一般凝结着深情。紧接着诗人用“圆缺不如人意长”传达出世事无常、聚散离合难料的人生感慨。至此,诗人已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月亮上,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接着,“夜来常娥和月落,清晓镜里看新粧”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将嫦娥视为世间女子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人生短暂的命运主题。画面中,嫦娥伴随着明月一同陨落,清晨则在镜中察看自己的妆容,透露出女子惜时的情怀。
随后,“此情同生复同死,君似栏杆要堪倚”则传递出诗人对于时间流转无法抗拒的无奈,他感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如同生死轮回,不可捉摸。而“栏杆”这一意象则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依靠,也是他此时此刻心灵寄托之处。
结尾,“楼高风送管弦声,肠断五陵年少子”一句则再现了当时京城繁华景象中的一幕,高楼风送出来的管弦之声使得诗人心疼不已,他不禁联想到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少年们。最终,全诗以诗人的孤独和无尽的感伤收尾,营造出一幅深远动人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倚楼曲》是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婉约词作。此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至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间,此时正值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中原地区战乱不断。
王铚(1098-1167年),字性之,号雪溪,衢州江山(今浙江衢州市江山市)人。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被誉为“江西第一才子”。然而,因政治原因屡试不第,怀才不遇,一生都在流浪四方、壮志难酬的困境中度过的。
在《倚楼曲》创作的时期,正值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王铚一直致力于抗金事业,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并未实现。这首《倚楼曲》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楼台景致,抒发了诗人渴望报国却又无力回天的无奈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