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意

标题包含
古意
茅簷秘秀色,从古叹不遭。 游子去未返,徒使寸心劳。 朝叹江海深,夜视星斗高。 归期约春风,今已木叶凋。 一日两回来,看取门前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茅屋檐下隐藏着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感叹无法欣赏到。游子的离去还没有回来,白白让我的心劳累。早晨感叹江海的深远,夜晚看到星星和月亮的高悬。约定的归期应该在春天,现在已经落叶凋零。一天往返两次来看门前的潮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茅簷:指茅草屋的屋檐,此处借指贫瘠的地方。 2. 秘秀色:意思是隐藏着的美好景色。 3. 从古:自古以来。 4. 叹不遭:感叹自己不能遇到好的时机。 5.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6. 未返:没有回家。 7. 徒使:白白地让人。 8. 寸心:指内心。 9. 劳:劳累。 10. 朝叹:早上感叹。 11. 江海深:比喻世事艰难。 12. 夜视:晚上看到。 13. 星斗高:指星空高远,表示理想远大。 14. 归期:回家的日期。 15. 约:约定。 16. 春风:春天的风,这里指季节。 17. 木叶凋:树叶凋零,表示秋天已到。 18. 一日两回:每天两次。 19. 看取:观看。 20. 门前潮:门前的潮水,这里指江水的涨落。
去完善
赏析
王铚的这首《古意》以浓厚的情思描绘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诗人在开篇用“茅簷秘秀色”形象地传达了古老而隐秘的生活之美,表达了自古以来人们感叹命运多舛、生活境遇不顺的普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诗句的展开逐渐加深,引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游子去未返,徒使寸心劳”描绘了诗人的期待和无奈。游子离家在外,久久未归,使诗人的心难以平静。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现了游子离去的无奈以及对家人的牵挂。接下来,诗人通过“朝叹江海深,夜视星斗高”传达了自己身处困境时的孤独与迷茫。他向江海倾诉忧虑,仰望星空寄托情怀,展现了其面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在诗人眼中,生活中的美好似乎总是难以把握,那约定好的归期,如今已临近草木凋零的时节。诗人不禁感慨:“归期约春风,今已木叶凋。”这两句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悲哀,又充满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最后,“一日两回来,看取门前潮。”诗人以一种从容的心态看待生活,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及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诗意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意》是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5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下攻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民生疾苦之际。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王铚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然而,他在青年时期却经历了国家战乱,亲眼目睹了金兵的铁蹄践踏江南大地,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这使得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悟和同情。 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还包括:北宋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军事软弱,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随后,南宋建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然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对金兵的进攻,无力反击。这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