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杏花 其二

标题包含
杏花 其二
醉里余香梦里云,又随风雨去纷纷。 人间春色都多少,莫扫残英枉断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醉意朦胧中仍留有余香,仿佛梦中的云朵一般轻盈。它们伴随着风雨,飘散在四方。在这人世间的春色里,留下了多少美丽的花朵?别让那些凋谢的花瓣扫了兴致,白白让离别变得伤感。
去完善
释义
1. “醉里余香”:此处的“醉”为陶醉、沉醉之意。 2. “梦里云”:梦中的景象或事物。 3. “风雨去纷纷”:形容风吹雨落的样子。 4. “人间春色都多少”:指春天的景色有多少。 5. “莫扫残英”:不要扫除凋谢的花瓣。 6. “枉断魂”:徒劳无功地感叹不已。
去完善
赏析
《杏花 其二》是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描绘杏花凋零景象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首句“醉里余香梦里云”,描述了诗人陶醉于杏花的香气之中,仿佛置身于梦境般的美好景象。这里使用了“醉”和“梦”这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超脱。 第二句“又随风雨去纷纷”,笔锋一转,描绘了杏花在风雨中凋零的场景。这里的“纷纷”一词,既指花瓣随风飘落,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感伤。 第三句“人间春色都多少”,是一个反问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这句诗让人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都是对生命短暂的慨叹。 末句“莫扫残英枉断魂”,劝诫人们不要因惋惜杏花凋零而伤心欲绝。这里使用了“莫扫残英”这个表达,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句诗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即面对自然规律,应学会坦然接受,而不是过度悲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 其二》是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00年前后,正值北宋末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铚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使他深感怀才不遇的痛苦。然而,他的才华得到了一些名士的赏识,如苏轼、黄庭坚等,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种复杂的情感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政治腐败、外患频仍、民不聊生,这些都给王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关切,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都渗透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 综上所述,《杏花 其二》这首诗歌是王铚在他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对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