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吴氏新城宅

标题包含
吴氏新城宅
溪声西去疾于雷,山麓云根翠户开。 枉却幽寻三十载,壶天月窟欠曾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水向西流淌的速度快过闪电,山脚下云雾缭绕,翠绿的大门敞开。 白白浪费了三十年的寻找宁静的时光,我还没有去过那如同仙境的月亮之洞。
去完善
释义
1. 溪声西去疾于雷:这句话的意思是溪水向西流去的速度非常快,就像打雷一样迅猛。其中“西去”是指水向西流,"疾于雷"是用比喻的方式形容水流的速度快。 2. 山麓云根翠户开:这句话描述的是在山的边缘地带,云雾缭绕的翠绿景色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其中“山麓”是山脉与平原交接处,"云根"指山脉或云端, "翠户开"形象地描绘出山间的绿意盎然。 3. 枉却幽寻三十载:这句诗表示作者为了寻找幽静的地方已经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但是结果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其中“枉却”意味着徒劳无功,“幽寻”是寻找幽静之地的意思。 4. 壶天月窟欠曾来: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作者还没有去过传说中的壶天月窟之地。其中“壶天”代指仙境,“月窟”则寓意月亮所照射不到的地方,即深藏在地下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吴氏新城宅的所见所闻。首句“溪声西去疾于雷”,以溪水的声音比喻时间流逝之快,暗示出诗人游览的心情。紧接着,“山麓云根翠户开”一句,用云雾缭绕的山麓和翠绿的门户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而后两句“枉却幽寻三十载,壶天月窟欠曾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三十年来不断寻找美景的感慨。其中,“壶天月窟”是一个隐喻,代表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美好之地。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人生旅途,却始终未能找到那个如仙境般的地方,从而流露出些许遗憾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9世纪末,也就是晚唐时期,诗人陈岩写下了这首《吴氏新城宅》。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变革之中,王朝的衰落使得民生疾苦、战乱频繁。作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文人,陈岩用他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现实景象。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岩本人也历经磨难。他曾任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离群索居,过着清贫的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百姓的困苦,对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家园的向往。 这首诗的背景正是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当时,由于朝政腐败、宦官专权,使得国家政治混乱不堪,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依然有人坚守着信念,期待着美好的未来。陈岩在诗中所描绘的“吴氏新城宅”,便是他对理想世界的寄托,象征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