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茗地源

标题包含
茗地源
暖风吹长紫芽茎,人向山头就水烹。 陆羽傥曾经此地,谷帘安得擅佳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着紫色嫩芽的新茎,人们在山上找到水源就地烧水煮茶。倘若陆羽曾经到过这个地方,那么庐山瀑布茶的佳名也不复存在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茗地源:地名,位于福建武夷山附近。 2. 陈岩:南宋著名文人,曾担任过福建提举茶事司的官员。 3. 暖风:春天的和风。 4. 紫芽茎:指茶树的新芽。 5. 陆羽:唐朝著名的茶学家,著有《茶经》一书,被誉为“茶圣”。 6. 倘:假如,如果。 7. 谷帘:古代对好茶的称呼。
去完善
赏析
《茗地源》这首古诗描绘了茶的采摘、烹煮过程和产地特色。诗中“暖风吹长紫芽茎”描述了春光明媚的季节,温暖的风吹拂着茶树,使茶芽茁壮成长。诗人以“紫芽茎”来形容茶叶,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接下来,诗人通过“人向山头就水烹”描述人们在茶山上就地取材,取山泉水烹煮茶叶,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此外,诗人还巧妙地将陆羽这位茶文化代表人物引入诗歌,表达对茶圣的敬仰之情:“陆羽倘曾经此地,谷帘安得擅佳名?”意思是说,如果陆羽也品尝过这里的茶水,那闻名遐迩的谷帘泉又怎敢妄称最佳呢?这首诗通过对茶叶生长、烹煮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茶叶品质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茗地源》是唐朝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茶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即唐玄宗至德宗年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茶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用来解渴,更是一种文化享受和精神追求。禅宗僧侣将茶与禅修结合起来,形成了“茶禅”的修行方式。这种修行方式强调茶道的清净、静思和内省,使人在品茶过程中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陈岩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茶禅氛围的时代,他对于茶的热爱和对禅的领悟自然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在《茗地源》中写道:“茗地源花雨,幽窗忆倩魂。炉香寒置坐,松火隔呼猿。”这句诗句描述了诗人在品茗过程中的心境和对禅意的感悟。 此外,陈岩在人生经历上也与禅宗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这种经历使得他对禅宗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种体验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综上所述,《茗地源》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唐代的茶禅文化,这种文化背景下,陈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和体验,表达了他对茶道、禅意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