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荔枝

标题包含
荔枝
泸戎瘴疠窟,闽粤山水乡。 如何产此物,烂然照炎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泸戎之地,恶劣疾病滋生;福建、广东,青山绿水环绕。如此环境中诞生的珍宝,如阳光般照亮了贫瘠的土地。
去完善
释义
《荔枝》刘望之注释: 1. 泸戎:今四川省泸州市及附近地区。这里指荔枝的主要产地之一。 2. 瘴疠:瘴气,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容易导致疾病。 3. 窟:居住的地方。 4. 闽粤:福建省和广东省的统称。这里指荔枝的另一主要产地。 5. 烂然:光彩夺目。 6. 炎荒:炎热的荒野。这里指高温炎热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荔枝》刘望之 泸戎瘴疠窟,闽粤山水乡。 如何产此物,烂然照炎荒。 这首《荔枝》诗以荔枝的生长地为线索,描绘了泸戎(今四川、云南一带)和闽粤(今福建、广东一带)地区的风土人情。诗人用“瘴疠窟”来形容泸戎的恶劣气候,用“山水乡”来赞美闽粤的美丽风光。通过对比,表现了荔枝生长的艰辛与独特魅力。 “如何产此物,烂然照炎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生长环境的惊奇。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荔枝依然能够茁壮成长,其果实璀璨如明珠,照亮了炎热的荒野。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诗人感慨万分,也为荔枝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荔枝》刘望之 此树婆娑一盖宽,绿房无数实骈阗。 周南遗老应长在,只恨无人作郑笺。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树的繁茂和果实累累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现实无人继承的遗憾。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根据诗题和内容可知,该诗是为荔枝而作。据史书记载,荔枝原产于中国南方,唐朝时期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荔枝产量逐渐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成为贵族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其次,从诗人生平来看,刘望之生活在明朝晚期,此时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从而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明朝晚期,科举制度日渐腐朽,士人风气萎靡不振。许多读书人追求名利,不愿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刘望之或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唤起人们对古代文化的重视,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