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云故居

标题包含
子云故居
杀却王章爱孔光,举朝谁复说兴亡。 未能免俗歌新美,岂不怀归念楚狂。 斗酒只今犹寂寞,小池无旧已荒凉。 秋风细雨催人去,似恐徘徊费感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废除王莽的新法,重新推尊儒家的风尚,满朝文武又再议论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尽管世态依旧,众口传唱新兴的美好,但诗人也并未忘怀过去的楚狂人(即坚守真性情的人)。今日美酒虽依旧清醇,但却难寻当年的欢声笑语;昔日的小池塘,如今已经变得破败不堪。秋天细密的小雨催动着离去的时间,似乎害怕我们在此徘徊太久、耗尽了心中的感慨与忧伤。
去完善
释义
1. 子云故居:四川崇庆(今四川崇州)汉代学者扬雄的住所。扬雄字子云。 2. 王章:西汉官员,曾上疏揭露外戚王氏势力,后被汉哀帝废为庶人。 3. 孔光:西汉末年的权臣,为外戚王氏所重,排挤忠良,为人诟病。 4. 兴亡:国家的兴衰成败。这里指汉王室的衰败。 5. 免俗:脱离世俗观念。 6. 新美:新的美好事物。 7. 怀归:怀念故乡。 8. 楚狂: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接舆,字子游,佯狂避世,与孔子有过交流。此处借指隐逸高士。 9. 斗酒:一壶酒。斗是古代的一种量器。 10. 小池:池塘。 11. 秋风细雨:秋天的风和雨。 12. 催:催促。 13. 似恐:似乎担心。 14. 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15. 感伤:因感触而悲伤。
去完善
赏析
《子云故居》刘望之这首诗歌以深邃的历史视野,描绘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才情与品格,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历史更替中的感慨。全诗紧紧抓住“子云故居”这个主题,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充分展示出诗人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敬畏和敬仰之情。 首联通过对“王章爱孔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坚守和对历史的尊重。这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孔子的仰慕,也体现了他对儒家文化的执着追求。而其中的“举朝谁复说兴亡”,则揭示出历史长河中那些被淹没的名声与事迹。 颔联中的“未能免俗歌新美,岂不怀归念楚狂”,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历史面前的无奈。虽然渴望得到新美的赞誉,但他始终无法忘记过去的辉煌,正如楚狂人对过去的眷恋一样。这两句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中的“斗酒只今犹寂寞,小池无旧已荒凉”,通过对故居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昔日繁华的斗酒、小池,如今已经变得荒芜冷落,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不禁对历史的无情产生共鸣。 尾联中的“秋风细雨催人去,似恐徘徊费感伤”,则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在秋天的萧瑟之中,细雨仿佛在催促诗人离去,以免陷入无尽的感伤。这种描绘,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云故居》是宋代诗人刘望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阶段,诗词文学繁荣,文人墨客辈出。 刘望之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生活际遇、情感经历以及社会见闻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汉代文学家杨雄(字子云)的故居,表达了他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与此同时,刘望之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值北宋晚期,国家政治逐渐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尽管如此,刘望之仍然坚守着儒家的理想,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名人的仰慕,寄托着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