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草堂

标题包含
草堂
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 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 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 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下风诗意浓,颠沛流离病身同。 人生不过图一饱,留下千秋难追忆。 绿树青山共天长,淮河客人笑语中。 壁画虽有留白处,望君倾诉情未了。
去完善
释义
草堂:这首诗描绘了草堂的景色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 刘望之:字宾友,号剑溪,明代诗人,著有《草堂集》等作品。 1. 风月:风花雪月,指美好的景色; 2. 藏诗骨:比喻诗人的精神寄托; 3. 流离:流离失所,指生活困苦; 4. 赋病骸:形容病态的身躯; 5. 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指因饥饿而死,留给后世无限感慨; 6. 树秀天通陇:树木茂盛,仿佛与天空相连; 7. 山娇客语淮:山峰秀丽,似乎能听到淮河两岸的对话; 8. 壁间无半偈:墙壁上没有了半偈经文,表示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9. 无乃望君崖:盼望您来相见。
去完善
赏析
《草堂》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刘望之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首联“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描绘了诗人在风花雪月的岁月里沉淀着诗意,却由于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身心俱疲。颔联“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则道出了诗人感叹生活的困顿,虽然尚未因饥饿而死,但已让无数人生出了同情和怀念之情。颈联“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愿望。尾联“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则直接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在某处找到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草堂》是唐代诗人刘望之的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繁荣昌盛,但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 刘望之原本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渐崭露头角。然而,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并不高,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在这个时期,他人生际遇并不顺利,因此常常借诗抒发心中的苦闷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草堂》这首诗中,刘望之以草堂为意象,描绘了自己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奈。他用“草堂春不到,燕子日长闲”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他也以“暂就安巢燕,频来照影花”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