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
漫有游随意,何曾语展眉。
琴台悲犬子,江路忆熊儿。
修竹萧萧寺,平芜浅浅陂。
年来底事业,访古但饶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由漫步随心意,未曾开口展愁眉。
琴声哀鸣思念子,江边怀念亲儿熊。
寺院翠竹肃穆立,原野水洼宽而浅。
一年过去诸事未成,探访古迹只留下诗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漫有:表示散漫无目的的游玩。
2. 游随意:指随心所至的游览。
3. 何曾:从未。
4. 语展眉:谈笑间舒展眉头。
5. 琴台:相传为楚国钟子期听俞伯牙弹琴之处,此指怀才不遇之地。
6. 犬子:对人的谦称,这里指的是自己。
7. 熊儿:熊姓的儿子,这里指刘望之的好友周鲂。
8. 修竹:高大挺拔的竹子,象征着高尚的品质。
9. 萧萧:风吹竹叶的声音。
10. 寺:寺庙。
11. 平芜:平坦的草地。
12. 浅浅陂:浅浅的水塘。
13. 年来:近年来。
14. 底事:什么事。
15. 访古:探访古迹。
16. 但:只。
17. 饶诗:写诗消遣。
去完善
赏析
《出游》是南宋诗人刘望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于世事人生的思考。
首联“漫有游随意,何曾语展眉”,表达了诗人游历的随性以及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这里的“漫有”和“何曾”都是宋代方言中的口语词汇,强调了诗人漫游四方的意愿和心态。
颔联“琴台悲犬子,江路忆熊儿”,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忠良志士的敬仰之情。其中,“琴台悲犬子”暗指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而“江路忆熊儿”则引用了楚怀王疏远屈原的历史典故。这两句诗句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颈联“修竹萧萧寺,平芜浅浅陂”,描述了旅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修竹萧萧寺”意指静谧的寺庙环境,而“平芜浅浅陂”则描绘了江边的田野风光。
尾联“年来底事业,访古但饶诗”,揭示了诗人多年来致力于访古寻幽、写诗作赋的事业。这里的“底”是宋代方言中的词汇,表示“什么”的意思。整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总之,《出游》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游》刘望之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末年,大约公元9世纪左右。这个时期,国家正处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刘望之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生活在这个时代,自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刘望之生活的年代,唐朝已经进入了末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皇权逐渐衰弱,宦官、权臣把持朝政,政治腐败严重;另一方面,地方割据势力崛起,中央政权难以控制。这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刘望之的创作也呈现出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此外,唐朝末年的社会风气也非常败坏。科举制度被滥用,官僚腐败严重,百姓疾苦重重。刘望之作为一名文人,深感痛心,他在诗作中表达了对这种风气的批判,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因此,《出游》这首诗中,既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又透露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