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龙多仙

标题包含
龙多仙
金船载山知有无,大千浮空佛所书。 何人夜继海山臂,一手挈置西南隅。 白虹发晴涪水现,翠凤下晓巴山趋。 亮哉何邦实有此,但恐□舞皆凡姝。 已从上头收浩荡,更著幽处藏萦纡。 冯仙观中柏摩月,静老岩下泉跳珠。 霜荷千树小雨暗,野竹万个秋风□。 石囷□不了岁事,丹灶肯为凡人炉。 惜无数桃出山崦,来藉芳草开春壶。 从来山僧野道士。畏客誓不荒榛芜。 问谁结屋据雄会,邑中令君秦大夫。 此郎平生眼如鹘,视此亦足知远园。 挽衣留客来置酒,要看碧浪摧天吴。 我亦为渠脚力轻,拄杖插到青云孤。 酒酣抚槛叫落日,共闵此世真区区。 真须举臂游汗漫,莫向人间堕履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船上载着山峰,探索世界的奥秘, 大千世界如天空中的云彩,由佛陀的智慧描绘。 是谁在夜晚的海山上,传递着神秘的信息? 他们一手将世界带到了地球的西南部。 阳光照耀下的涪江展现出彩虹般的美景, 翠凤鸟在早晨巴山的森林里飞翔。 多么明亮的国家,真的存在这样的奇迹, 但恐怕那些跳舞的都是平凡的美女。 已从世界之巅收获无尽的知识, 更在寂静之处隐藏着深深的智慧。 冯仙观里的柏树如同明月, 静老岩下的泉水如同跳跃的珍珠。 千株秋霜覆盖的荷花在小雨中显得朦胧, 万个秋风中的竹子依然挺拔。 石头储藏不了岁月的痕迹, 炼丹的炉子不会轻易为普通人开放。 可惜无数的桃子藏在山间, 它们依靠着香草,开放在春天的茶壶边。 一直以来,山里的僧人和道士, 对客人充满敬畏,不会让他们的家园变得荒芜。 谁在建造房屋,占据了这个美丽的地带? 是那位从城市中来的秦大夫。 他目光犀利,可以洞察远方的美景, 拉住衣服留下客人一起饮酒,看着碧浪摧毁敌人。 我也为此感到自豪,我的脚步轻盈, 用我的拐杖直抵云端。 在喝酒的时候,我抚着栏杆,对着落日大叫, 我们一起为这个世界的不幸而悲痛。 真的需要振臂高呼,遨游在无尽的宇宙, 而不是在这个世界上虚度年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船载山知有无:指用金船载着名山大川,显示出蓬莱仙境的神奇之处。 2. 大千浮空佛所书:大千世界在佛经中记载。 3. 何人夜继海山臂:描述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接力搬运高山。 4. 一手挈置西南隅:形容将山体挪移到西南方。 5. 白虹发晴涪水现:指四川涪江出现彩虹的美景。 6. 翠凤下晓巴山趋:指清晨的巴山犹如凤凰翱翔。 7. 亮哉何邦实有此:感叹在某个国家竟然有这样的美景。 8. 但恐□舞皆凡姝:担心这些美好景色被凡夫俗子糟蹋。 9. 已从上头收浩荡:意指已经领略过壮观的江河。 10. 更著幽处藏萦纡:在幽静的地方欣赏曲折的河流。 11. 冯仙观中柏摩月:冯仙观中的柏树树梢触碰月亮。 12. 静老岩下泉跳珠:指静老岩下的泉水如同跳跃的水珠。 13. 霜荷千树小雨暗:指满树的霜荷在细雨中显得黯淡。 14. 野竹万个秋风□:描绘风吹过万丛竹林的景象。 15. 石囷□不了岁事:石囷指贮粮的仓库,此处借指农田丰收。 16. 丹灶肯为凡人炉:道家的炼丹炉不愿意为凡人所用。 17. 惜无数桃出山崦:可惜无数的桃子长在深山。 18. 来藉芳草开春壶:桃树生长在繁茂的草地上,开出的花朵如同春日里的茶壶。 19. 从来山僧野道士:自古以来山中的僧人和隐士都畏惧客人。 20. 问谁结屋据雄会:询问谁在山中建造房屋举办宴会。 21. 邑中令君秦大夫:指的是当地的县令和其他官员。 22. 此郎平生眼如鹘:这位县令的眼睛像鹰一样敏锐。 23. 视此亦足知远园:通过这幅景象足以了解远方的美景。 24. 挽衣留客来置酒:挽留客人前来设宴。 25. 要来看碧浪摧天吴:邀请客人一同观赏海浪拍打堤岸的场景。 26. 我亦为渠脚力轻:我也愿意帮助这位县令。 27. 拄杖插到青云孤:拿着拐杖直上青天。 28. 酒酣抚槛叫落日:喝醉酒后拍打着栏杆,对着夕阳大叫。 29. 共闵此世真区区:共同担忧这个世界的困境。 30. 真须举臂游汗漫:真的要尽情地畅游这个世界。 31. 莫向人间堕履凫:不要在人世间随波逐流。
去完善
赏析
《龙多仙》刘望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龙多山的壮丽景色和仙境般的氛围。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间的美景与神秘的传说。从金船载山、大千浮空等奇幻景象,到冯仙观中的柏摩月、静老岩下的泉跳珠等自然景观,都体现出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诗中还穿插了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如冯仙观、海山臂、丹灶等,使整首诗更具传奇色彩和艺术魅力。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美景和传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希望人们能够抛开尘世的烦恼,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观念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为诗歌增添了深刻的哲学意味。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意境和哲理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龙多仙》是唐代诗人刘望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50年至755年之间,此时正值唐朝中期。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诗人们纷纷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刘望之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他曾官至尚书左丞,但因直言敢谏而遭到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世态炎凉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刘望之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操。《龙多仙》一诗正是这样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