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
草木长生亦偶然,不须闻此便谈仙。
烧枝竞说丹飞日,举世宁知手种年。
双鹤不归秋自冷,万牛回首句空传。
相逢一饮清阴下,与子前生定有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草树木的繁茂生长也属偶然,无须听到这些就谈论成仙之道。
传说在炼丹的日子,树枝焚烧时会产生神奇的药效,但世间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的辛勤付出与时光沉淀。
秋天的到来让双鹤无法回归,寒冷降临,曾经的足迹仿佛成为了传说。当万头牛回头之际,一切皆空无。
倘若能在清凉的树荫下相遇,与你相识相饮必定前世有缘。
去完善
释义
1. 草木长生:指树木生长旺盛,长久不衰。这里借指古柏的寿命长。
2. 偶然:事物发展、出现的随机性,无规律可循。这里表示古柏的长寿并非有意为之。
3. 不须闻此便谈仙:听到这样的说法不必过于惊讶,不要把古柏与神仙联系起来。
4. 烧枝竞说丹飞日: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人曾在青丘山上看到一只白鹤口衔丹经,丹经上写着“治身治国”四字。这里以焚烧树枝比喻历史上的焚书事件。
5. 举世宁知手种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但没有人知道古柏是古人亲手种植的。
6. 双鹤不归秋自冷:古柏曾经吸引过两只白鹤,但后来它们离去了,秋天的气氛变得冷清。
7. 万牛回首句空传:形容古柏之大,传说中有一万头牛拉不动它。这是古人的一种夸张说法,实际上并无此事。
8. 相逢一饮清阴下:诗人与朋友在古柏下相遇,一起喝了一杯酒。
9. 与子前生定有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认为他们前世就有缘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古柏为引子,以草木的生死和仙鹤、万牛的形象进行对比,深化了主题。诗人借古柏之口告诉人们,草木的长生并非仙人所为,而是自然规律使然。虽然丹飞日的传说流传甚广,但真正了解古柏的人却寥寥无几。诗中的“双鹤不归秋自冷”似乎在暗示世间事难料,而“万牛回首句空传”则可能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终究无法挽回的现实感慨。最后两句,诗人表示在古柏之下相遇饮酒,也许意味着在短暂的尘世生活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度过,也是一种缘分。全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底蕴,还表现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珍惜当下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柏》是唐代著名诗人刘望之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朝盛世的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这个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刘望之作为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重臣,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热爱自然,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闲暇之余创作了许多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诗歌作品。
在这首《古柏》中,刘望之以古柏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盼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高度认识。他以古柏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来比喻人的高尚品质,展现了人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所应具备的勇气和智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