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无等巌

标题包含
无等巌
建造上方藤影里, 高僧往往似天台。 不知名树檐前长, 曾问道人岩下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茂密的藤蔓掩映的上空, 隐藏着许多如同天台山的隐居高僧。 那不知名的古树伸展到屋檐前, 他们曾在山岩下向道人求教真理。
去完善
释义
《无等巌》注释: 1. 上方:指佛寺或寺庙的高层。 2. 藤影:形容藤蔓垂挂在建筑物上投下的影子。 3. 高僧:指德高望重的僧人。 4. 天台:这里可能指的是浙江天台山,古代著名佛教圣地。 5. 名树:著名的树木,此处可能指的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树木。 6. 道人:对道士或隐者的尊称。 7. 无等巖:可能是某地的岩石名称,具体地点不详。
去完善
赏析
《无等巌》是唐朝诗人周朴的一首描绘寺庙景象的诗。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在禅宗哲学影响下的思考。首句"建造上方藤影里"通过上方和藤影这两个意象,描绘出寺庙的宁静与隐逸的氛围。第二句"高僧往往似天台"则以天台山的形象来比喻高僧的高洁品格。第三、四句则从树的视角描绘了寺庙的沉寂,同时暗示着寺庙中僧人的精进修行。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对佛教信仰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无等巖》是唐代诗人周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德宗时期(780-805年)。 在这段时间里,周朴生活困顿,郁郁不得志。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因此,他将对仕途的不满和失落感融入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 与此同时,唐德宗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寻求心灵的慰藉,寄情山水田园,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周朴的诗风虽与这一派别不尽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