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猿

标题包含
咏猿
生在巫山更向西,不知何事到巴溪。 中宵为忆秋云伴,遥隔朱门向月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长在更加偏西的巫山上,不知道为什么来到了巴溪。 在深夜里,想起那片秋天的白云和它的陪伴,只能远远地隔着朱红色的门向着月亮哭泣。
去完善
释义
1. 巫山: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小山脉,这里借指猿猴的出生地。 2. 巴溪:即巴蜀一带,泛指古时的四川地区。 3. 中宵:深夜。 4. 秋云伴:指与猿猴生活在一起的其它动物或同类。 5. 朱门:古代王公贵族的大宅院,这里象征富贵人家。 6. 月啼:在月光下哭泣,表达了哀怨的情绪。
去完善
赏析
《咏猿》周朴是一首描绘猿猴生活的古诗。诗人以猿猴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它们在深山中的孤独与思念之情。“生在巫山更向西”描述了猿猴生活在远离人类文明的深山之中,“不知何事到巴溪”则表现了它们意外来到人间的不安。“中宵为忆秋云伴”表现了它们在寂静的夜晚想念自己的同伴,而“遥隔朱门向月啼”则描绘了它们在月光下远远地望着繁华的人间,发出悲伤的叫声。整首诗以猿猴的视角展现了它们在人类世界中的孤独与渴望,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猿》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周朴创作于公元9世纪左右。此时的唐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因此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周朴的生平事迹鲜有记载,但从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窥见其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他在诗中描绘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遁入山林之间的情境,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洞察。 在周朴生活的时代,文人墨客普遍注重个人品质修养,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与此同时,唐代的士人阶层也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将山水田园作为精神寄托。这种社会风气无疑为周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