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曲

标题包含
塞下曲
石国胡儿向碛东,爱吹横笛引秋风。 夜来云雨皆飞尽,月照平沙万里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石头王国里的胡人转向东方,热爱用横笛演奏出阵阵秋风之音。 夜幕降临,所有的云彩和雨滴都消失了,月光洒在平坦的沙漠上,显得那么空旷而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石国: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 2. 胡儿:指西域国家的年轻人。 3. 碛东:沙漠的东边,这里指代边疆地区。 4. 云雨:比喻战争的硝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塞下曲》以描绘边疆风光为主题,展现了战争过后宁静和平的景象。诗歌首句“石国胡儿向碛东”描述了边疆的异域风情,胡儿,即指生活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碛东,为沙漠的边缘地带。这句诗传达了边境之地的生活场景。 次句“爱吹横笛引秋风”刻画了一个喜爱吹笛的戍边士兵形象,他通过吹奏横笛抒发内心情感,引领着秋风拂过大地。此句表现了人物个性与音乐所带来的生命力。 三、四句“夜来云雨皆飞尽,月照平沙万里空”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美丽夜景。夜晚时分,乌云散去,大雨停止,月光洒在广袤的荒漠上,给人一种孤独与宁静的感觉。这两句诗歌以其优美的意象,传达出边疆边关的宁静之美。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战争的残酷,也有自然的美景,并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是唐朝诗人周朴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初期,正是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在这一时期,边疆的战争并未完全停止,因此诗中的描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周朴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他的中年时期。他在这段时间里,曾在长安生活,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多次受到贬谪,这可能使他对边疆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在公元9世纪初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边疆战争的频繁使得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朴以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边疆战争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总的来说,《塞下曲》是周朴在他人生的重要阶段,通过对边疆战争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