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哭李端

标题包含
哭李端
三年翦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 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沈。 新坟日落松声小,旧色春残草色深。 不及此时亲执绋,石门遥想泪沾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了三年的悉心栽培与指导,才找到那位能够理解我良苦用心的知音,然而在他离去的那一刻,我向着青山哭泣,悲痛之心犹如长夜无尽。早晨的竹林烟雾中,孤独的凤凰飞离,而我的宝剑则在荒芜的秋水深处沉睡,像一条沉入水中的龙。新建的坟墓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那么宁静,松树的声音是如此细微,春天来临,旧时的景色却已失去了生机,草色更加深沉。我未能在这时候为他送葬,只能遥想那石门的悲凉,不禁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端:指的是唐朝的诗人李端,字正已,赵州平棘人。仕至秘书省校书郎。与兄公绪俱有诗名,时称“李端、李公绪”。其诗善于写乐府题,以描绘细腻见长。 2. 剪拂:指修整洁净,比喻举荐或提拔人才。 3. 感知音:意为自己是对方的知音。 4. 永夜:漫长的夜晚,形容时间很长。 5. 竹在晓烟孤凤去:此句意为早晨烟雾弥漫中的竹子孤独地离去,如同凤凰一般。 6. 剑荒秋水一龙沈:此句意为秋水边上的宝剑荒废了,一条龙在水下沉寂。 7. 新坟:指李端的墓地。 8. 石门:泛指山洞。 9. 执绋:握住灵车的绳索送葬,表示对已故者的哀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哭李端”,诗人通过一系列物象表达了失去知音的悲痛之情。首联通过“三年翦拂”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感情,而“哭向青山”则传达了哀痛的心情。颔联以“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沈”描绘了友人的离世景象,进一步表现了悲痛之情。颈联通过“新坟日落松声小,旧色春残草色深”描述了墓地的景象,再次传达了悲痛之情。尾联则表达了未能参加葬礼的遗憾,以及想象自己在石门流泪的场景。全诗通过对景物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失去知音的悲痛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李端》是唐朝诗人周朴的一首哀悼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世纪初期,也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周朴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颇受挫折。尽管他曾为科举考试而勤奋读书,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的仕途之路受阻,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然而,周朴并未因此放弃,他依然坚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在周朴的人生经历中,他与李端的友谊是一段深刻的回忆。李端与周朴一样,也是一位有着极高文学造诣的文人,他们的友情深厚,相互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然而,天意弄人,李端不幸离世,这对周朴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了悼念这位挚友,周朴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哭李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