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玄公院
院深尘自外,如佛值玄公。
常迹或非次,志门因得中。
衣巾离暑气,床榻向凉风。
是事不逾分,秪应明德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院子幽深,隔绝了外面的尘埃,就像佛陀遇到了高僧一样。
寻常的经历或许并不是次要的,但有志者事竟成。
衣物和毛巾都远离了炎热之气,床榻则朝向了凉爽的风。
这些事情都没有超过合适的程度,只是应该与高尚的品质相符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玄公:指的是僧人或道士中的前辈。这里指隐居于寺院的得道高人。
2. 如佛值玄公:如同遇见佛祖般的敬仰之情对待玄公。
3. 常迹或非次:寻常的踪迹可能并非偶然出现。
4. 志门:立志成为僧侣。
5. 是事不逾分:这样的事情都不会过分。
去完善
赏析
《题玄公院》周朴这首古诗描绘了玄公院的宁静与超脱。首联“院深尘自外,如佛值玄公”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玄公院的与世隔绝,如同佛寺一般。颔联“常迹或非次,志门因得中”表达了作者对玄公院的敬意,认为这里是一个能够实现志向的地方。颈联“衣巾离暑气,床榻向凉风”描绘了玄公院清凉的环境,让人感到舒适。尾联“是事不逾分,秪应明德同”则强调了这个地方的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符合道德规范。整首诗充满了对玄公院的赞美和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玄公院》是唐代诗人周朴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具体年份不详。在这段时间里,唐王朝已经进入衰落阶段,战乱频发,民生疾苦。
周朴生活在这个时期,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痛苦,因此他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生活,充满了忧患意识。在《题玄公院》中,周朴通过对玄公院的描绘,表现了僧侣们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周朴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痛心疾首。他希望通过诗歌唤醒人们的良知,唤起社会的正义,为百姓谋求安宁和幸福。然而,尽管周朴的诗才横溢,但他的呼声在那个时代并未得到广泛的响应,这让他更加感到孤独和悲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