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
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依然绿意盎然,秋风却已带来了更深的凉意。
山川河流遥远,回乡的道路漫长,但耳边传来了远处捣衣声,那是一种思乡之情。
月光洒满了各家的巷口,却不见离乡的游子那颗思念故乡的心。
长城崩塌的那一刻哭声是多么悲痛啊,至今仍让人心生寂寥。
去完善
释义
1. 柳色尚沈沈:形容秋天柳叶凋落,但仍显绿意。沈沈,这里指色泽深浓的样子。
2. 山河空远道:山河,指国家的疆土;空,这里表示空旷、荒凉;远道,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3. 乡国自鸣砧:乡国,故乡;自鸣砧,指到了冬天,家家捶打衣物的声音。
4. 巷有千家月:描述月光洒在小镇的每个角落,家家户户都能看见月亮。
5. 人无万里心:形容人们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6. 长城哭崩后:传说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长城曾崩塌过,“哭崩”,即崩溃、倒塌的意思。
7. 寂绝至如今:形容长城崩塌后,寂静无声的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深》以秋天的景象开篇,描绘了落叶飘零、秋风萧瑟的场景。诗人以“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展现了深秋的肃杀之气。接下来的“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则勾勒了山河之间的空旷与遥远,同时表现了人们在家乡哀悼的情景。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进一步拓展了画面,表达了在明月照耀下的人间万象,而人们的心境却因离别而充满哀愁。最后的“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则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暗示了自古至今的别离之情和无尽的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表现出了人物的情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通过咏物抒怀的手法,表达了对人间离别的悲痛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深》周朴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古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时期。在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周朴,唐朝诗人,其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原本是个书生,有志于仕途,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内心充满了挫折感,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官场腐败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此外,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颇为艰辛。这种人生经历使得周朴更加关注民间疾苦,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关心。
在他所处的时代,晚唐时期的政局非常不稳定。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权力过大,朝政混乱,战乱频发。这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关注民间疾苦,关心民生。周朴的诗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