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双峰山和尚

标题包含
赠双峰山和尚
峩峩双髻山,瀑布泻云间。 尘世自疑水,禅门长去关。 茯神松不异,藏宝石俱闲。 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双髻山,瀑布飞流直下。 尘世仿佛是一池清水,而禅宗的门径却难以打开。 茯苓与松树静静生长,藏宝之处保持宁静。 想要修习这种清静之业,应该怎样去实现呢?
去完善
释义
1. 峩峩: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2. 双髻山:双峰山的别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庐山风景区内。 3. 瀑布泻云间:指双峰山上的瀑布景色。 4. 尘世自疑水:比喻人间烦恼如流水般不断。 5. 禅门长去关:形容寺庙中的僧人远离尘世的纷扰。 6. 茯神松:一种松树,具有药用价值,用于安神定志。 7. 藏宝石:一种石头,可用来装饰佛像,寓意佛教信仰的宝贵。 8. 清业:清净的修行事业,这里指双峰山和尚的禅修生活。 9. 如何方可攀:询问如何才能达到师傅这般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双峰山的景象以及隐逸在此的僧人,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环境的向往和敬慕之情。诗人以“峩峩双髻山”形容双峰山的高峻,又以“瀑布泻云间”表现其山水的秀美。这两句诗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风景如画的境地。接着诗人用“尘世自疑水,禅门长去关”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摒弃和对僧侣生活的敬仰。同时,通过“茯神松不异,藏宝石俱闲”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宁静致远的境界。最后一句“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既是赞美双峰山和尚的清雅修为,也是对自己的期许和追求。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门的敬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双峰山和尚》这首诗,出自于晚唐诗人周朴之手。周朴生活的年代正值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在他的生命中,他一生未仕,长期寄情山水田园,追求精神寄托,因此对于佛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特的理解。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外患频频。而佛家学说是当时人们心灵慰藉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位心怀感慨的文人墨客,周朴对于佛学在当时的地位以及对于人们的现实意义有更深刻的体会。 在这首《赠双峰山和尚》中,周朴表达了他的感悟:"鸟道锋于棘,猿蹄路在苔。因师问云水,去得又何来。" 周朴借飞鸟和猿猴的天然野性,寓意从自然环境中可以寻求心灵的解脱;并向前辈大师请教关于禅修的问题,以寻找精神寄托,解答内心的困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