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处士方干

标题包含
寄处士方干
桐庐江水闲,终日对柴关。 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 钓舟春岸泊,庭树晓莺还。 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桐庐江水的宁静中,我整日对着柴门。 回想起离别的场景,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座山。 春天的小船停靠在岸边,早晨的黄莺还在庭院的树上歌唱。 别急于寻求隐居的生活,桂枝会让你的容颜渐渐老去。
去完善
释义
1. 桐庐: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2. 柴关:用树枝等编成的门,这里指代山居之处。 3. 别离处:与友人分别的地方。 4. 钓舟:钓鱼的小船。 5. 春岸:春天的岸边。 6.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7. 晓莺:清晨的黄莺。 8. 莫便:不要立即。 9. 栖隐:隐居。 10. 桂枝:古代科举考试高中状元者被称为折桂,这里的“桂枝”指代做官。 11. 堪恨颜:使人遗憾的容颜。
去完善
赏析
《寄处士方干》周朴 本诗描绘了处在繁华之外的桐庐江景,凸显了闲适与宁静的氛围。“桐庐江水闲”一句以闲字为核心,体现了处士方干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态度。而“整日对柴关”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方干隔绝世俗、独善其身的钦佩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因想别离处,不知多少山”,则是通过遥想诗人与对方干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同时,这句诗也寓示了在漫长的时间流逝中,那些曾经的分离和欢聚都成为难以忘却的回忆。 第五句和第六句——“钓舟春岸泊,庭树晓莺还”——展现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物心境融为一体,流露出一种恬淡宁谧的心境。 最后两句——“莫便求栖隐,桂枝堪恨颜”——是诗人对友人方干的劝诫,希望他不要被世俗所累,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告诫他要珍惜自己的才华,不要因为虚荣名利而埋没了自己的光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处士方干》是一首唐代诗人周朴创作的古风诗。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大约在公元878年左右。在周朴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众疾苦。然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却有一些文人雅士如方干等人,选择避世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 周朴本人也是一位性格孤傲、不媚世俗的文人。他一生并未考取功名,而是以诗文抒发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这首诗中,他以“方干”这位隐居高人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周朴在诗中写道:“静称一字师,清比六朝诗。”这是对方干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写照。在那个动乱不安的时代,像方干这样的隐士成了周朴的精神寄托。他希望通过这种隐逸生活,摆脱世俗的纷扰,找到心灵的安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