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福州开元寺塔

标题包含
福州开元寺塔
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 杂俗人看离世界,孤高僧上觉天低。 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蒙蒙白雾迷。 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华的开元寺中,矗立着七层的佛塔,与远处的方山相对而立,仿佛可以相互媲美。 世俗之人看到这景象,似乎已经离开了尘世,而孤傲的高僧却觉得这天空仍然显得很低矮。 只有那一片片紫霞映照在这里,不会被那茫茫的白雾所迷茫。 如果心中没有私欲,那么罗汉就可以存在,他们参差不齐,但不用担心阳光被遮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开元寺:唐朝古刹,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沙堤村。 2. 七重塔:指寺庙中的多宝塔,即白塔。 3. 方山:位于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与开元寺相对。 4. 影拟齐:指方山的影子与开元寺的七重塔相平行。 5. 杂俗:指普通人,没有受过佛法熏陶的人。 6. 离世界:离开世俗的世界。 7. 孤高:指僧人的清高与超脱。 8. 觉天低:觉得天空显得更低了。 9. 紫霞:阳光照射下的云彩。 10. 白雾迷:指迷茫的雾气。 11. 心如无私罗汉在:指只要心中无私无欲,就能达到罗汉的境界。 12. 日虹西:太阳落下的方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福州开元寺塔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佛学和自然的独特领悟。诗的开头两句“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用对比的手法,突显了开元寺塔的巍峨壮观,同时又暗示出佛教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普通人有所不同。接下来的两联“杂俗人看离世界,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蒙蒙白雾迷”,进一步揭示了寺院高塔带来的心灵启示。世俗之人看到的高塔仿佛脱离尘世,而孤独的高僧却能感受到佛法的伟大。最后两句“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则是对心境的阐释,只有心中无私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并领悟到佛学的真谛,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福州开元寺塔》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末五代时期,具体年份无法考证。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诗人周朴,以他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变化,以及人们的苦难生活。 周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但他的诗篇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在《福州开元寺塔》一诗中描绘了福州开元寺塔的高大壮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寄托。这首诗虽然是描述一个具体的建筑,但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时代变幻的深深感慨。 此外,这首诗还展现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开元寺塔是当时的代表性建筑,它的存在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力,也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周朴的诗歌魅力,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