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董岭水

标题包含
董岭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湖州的安吉县,家门和白云一样高。大禹的力量无法到达的地方,河流的声音仍然流向西方。 远离官衙的山色显得遥远,接近水源的月光显得更低。在这其中有一位高人隐居,他在沙滩上拄着手杖行走。
去完善
释义
1. 湖州安吉县:今浙江湖州市下辖的安吉县。 2. 门与白云齐:形容山的险峻,山顶的门的高度几乎与天上的白云相等。 3. 禹力:指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力。这里喻指治理河流的能力。 4. 河声:河水的声音,多用于形容河水奔流的景象。 5. 衙:指官署或行政机关。 6. 山色:山间的景色。 7. 曳杖藜:手持拐杖的老人形象,泛指隐士高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诗,诗人在此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首先,“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两句描述了湖泊边的美丽风光,突出了湖水、云朵和阳光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两句则通过比喻,表现出了河流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暗示了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治理洪水付出的辛勤努力。 在“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将夜晚宁静的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强调了月色的柔和与清澈。最后两句“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则是诗人渴望亲近自然、远离尘嚣的表现,他在心中勾勒出一个隐逸之士的形象,以此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董岭水》是唐代诗人周朴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正值唐王朝国力日渐衰败,朝政腐朽,战乱频仍的时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周朴选择避世隐居,关注自然山水,以求心灵的慰藉与宁静。 在《董岭水》一诗中,周朴通过对董岭水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环境之美。他运用细腻的诗句,描绘出山峦、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象,以及山间鸟鸣、流水潺潺的声音,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 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在那个时代,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周朴通过描绘山水风光,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总的来说,《董岭水》这首诗是晚唐时期社会现实的写照,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周朴以其独特的诗歌艺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让我们在欣赏美丽山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