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行
秦筑长城在,连云碛气侵。风吹边草急,角绝塞鸿沈。
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秦国修建的长城依然存在,连天的沙漠与尘土侵入。
风儿吹拂着边境的草地显得急躁不安,号角声消失在远方的边疆。
一代又一代的人前往战场,每一年都有更多的尸骨被埋葬。
那些在遥远的天空下回望故乡的人们,每次回头都是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秦筑长城在:指秦始皇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
2. 连云碛气侵:指长城沿线地势高峻,连天的沙漠尘土飞扬。
3. 角绝塞鸿沈:形容战斗激烈,号角声停止时,飞过的鸿雁都已沉落。
4. 世世征人:历代戍守边疆的士兵。
5. 战骨深:战死的将士尸体堆积深厚。
6. 辽天望乡者:远望故乡的人。
7. 回首尽沾襟:形容离家遥远,思念之情令人悲痛欲绝。
去完善
赏析
《塞上行》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边陲的战场情景,表达了诗人在战争背景下的忧国忧民之情。首联“秦筑长城在,连云碛气侵”,以秦始皇时期修筑的长城为切入点,表现出边疆的辽阔和战地的气氛;颔联“风吹边草急,角绝塞鸿沈”描述了边塞风急草高的景象以及战况紧张的氛围;颈联“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反映了古往今来无数将士为国捐躯、死于沙场的悲剧;尾联“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戍边战士思念故乡亲人的深切感情,催人泪下。全诗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悲壮苍凉的战争画卷,传递出诗人强烈的民族情怀和对和平的呼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上行》是唐代诗人周朴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5年左右,正值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战事不断之际。
在那个时期,周朴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宫廷文官。然而,他却在朝廷中遭受排挤,无法施展抱负。这种郁郁不得志的境遇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和无奈。
此外,当时的唐朝边境战事频发,边疆百姓生活困苦。周朴在《塞上行》中通过对边疆风景的描绘,表现了边疆百姓的生活艰辛,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这也反映了周朴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