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大沩和尚

标题包含
赠大沩和尚
大沩清复深,万象影沈沈。 有客衣多毳,空门偈胜金。 王侯皆作礼,陆子只来吟。 我问师心处,师言无处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伟(地名)景色清新而深邃,各种景象如影随形。 有位客人穿着毛绒大衣(毛茸茸的大衣)来到了这禅意盎然的地方。寺门外的诗似乎比金子还要珍贵。连王侯贵族都要对他行礼,但诗人陆游仅仅只是吟诵诗歌。 我想询问师傅内心的境界,师傅说内心并没有特定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赠大沩和尚》是一首描绘大沩和尚的古诗。下面是每句诗的解释: 1. "大沩清复深":描述大沩山(位于湖南省)的清澈与幽深。 2. "万象影沈沈":形容大沩山的万物都隐藏在深深的影子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沩山的幽静。 3. "有客衣多毳":有的客人穿着华美的衣裳,这句通过对比表现出了寺院的清净。 4. "空门偈胜金":指僧人的偈颂比黄金还要宝贵。 5. "王侯皆作礼":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大沩和尚尊敬无比。 6. "陆子只来吟":暗含了诗人对大沩和尚的敬佩之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崇尚隐逸生活的意愿。 7. "我问师心处":我询问大师内心的境界。 8. "师言无处心":大师回答说我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心”存在。
去完善
赏析
周朴这首《赠大沩和尚》描绘了大沩山寺的清幽景象,以“大沩清复深,万象影沈沈”开篇,将人们引入一个静谧的世界。接着提到僧袍华丽而富有的客人,以金子般的诗赋歌颂佛法,表达对僧人及佛法的尊敬。王侯贵族都前来礼拜,而诗人自己则以诗的形式来表达敬意。最后,当问到大师心中所想,得到的回答却是“无处心”,展现了禅宗的哲理——心性无着,心如虚空,无所不包。整首诗在描述僧人和俗世生活的交映中凸显了佛教的教义和哲学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大沩和尚》是唐代诗人周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5年前后,正值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期。在这一时期,佛教遭受了严重的打压,许多寺庙被毁,僧侣被迫还俗。然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朴与大沩和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为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 当时,周朴在长安任职,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国家典籍的整理和编修。这个时期的他正处于人生低谷,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对文人并不友好。在这种背景下,他与同样遭受迫害的大沩和尚产生了共鸣,他们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此外,周朴生活的时代,唐朝国势逐渐衰落,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佛教成为了人们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途径。而周朴与大沩和尚的交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总的来说,《赠大沩和尚》这首诗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是周朴与大沩和尚之间深厚友谊的见证,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