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道士
旧居桐栢观,归去爱安闲。
倒树造新屋,化人修古坛。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
应有同溪客,相寻学炼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居住在桐栢观,回到家中享受安宁的生活。
砍倒树木建造新房,教化人们重修古老的祭坛。
晚开的鲜花在霜降之后凋谢,深山中的雨夜里寒气袭人。
或许有同住在溪边的邻居,会来寻访我一同学习炼丹之术。
去完善
释义
1. 桐栢观:桐柏宫,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北部的桐柏山上,是道教南宗祖庭。
2. 安闲:指生活安定舒适。
3. 倒树造新屋:比喻化腐朽为神奇,将废弃的树木用作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屋。
4. 化人:这里指的是道士或僧侣,他们通过修炼身心,达到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
5. 古坛:古代祭坛,这里指修道的地方。
6. 晚花霜后落:形容秋天到来时,花朵在经历霜冻后凋谢。
7. 山雨夜深寒:描述山中夜晚下雨时的寒冷景象。
8. 同溪客:居住在同一溪流边的人,这里指的是邻居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
9. 相寻:相互寻找,这里是互相帮助的意思。
10. 炼丹: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炼制药物来强身健体,延长寿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梁道士”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道士修行的理解和关怀。首联通过描述道士的故居和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表现出道士对清闲生活的向往。颔联则以“倒树造新屋”和“化人修古坛”两句描绘出道士在山林中的艰苦修行,以及他在修炼过程中的变化。颈联则通过对“晚花霜后落”和“山雨夜深寒”两个景色的描绘,暗示了道士修行的艰辛与毅力。尾联则表达出诗人对于同道中人的期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寻访到此,共同学习炼丹之道。整首诗既表现了道士修行的艰辛,又体现出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梁道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古诗,由唐朝诗人周朴创作于公元870年前后。这个时期正处于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周朴本人的生活也颇为艰辛,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成为一名云游四方的道士。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朴在《送梁道士》一诗中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诗歌中的“寥落寒山秋后雨,杜鹃啼断不成归”等诗句,既展现了周朴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渴望和无奈。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的结合,成为了唐代离别诗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