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步
堤东月初上,一半在方塘。夜色澹逾静,荷风远更香。此心行不尽,今夕思何长。引领遥相望,钟声似有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堤岸东边的新月刚刚升起,有一半映照在池塘中。夜色宁静而淡雅,荷花的香气随风飘散,仿佛更远更香。这种美妙的心境无法完全表达,今晚的思念多么悠长。我伸长了脖子远远地望向远方,那边的钟声似乎染上了风霜。
去完善
释义
1. 《月步》:这是一首描述夜晚观月的诗,月步指月亮的运行轨迹。
2. 何绛: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显夫,号碧峰。
3. 堤东:指河堤东边,古人常用“堤东”作为赏月的地方。
4. 方塘:指方形的水池或池塘,这里用来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5. 澹逾静:指月光下的水面显得格外宁静。
6. 荷风:指微风拂过荷花时的香气。
7. 引领遥相望:指抬头远望,希望看到远方的景物。
8. 钟声似有霜:指远处传来的钟声如同秋天的霜露般清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的月夜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手法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远方的思念。首联“堤东月初上,一半在方塘”写月亮初升时,月光洒在池塘上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颔联“夜色澹逾静,荷风远更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远处飘来的荷香,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颈联“此心行不尽,今夕思何长”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尾联“引领遥相望,钟声似有霜”以钟声衬托夜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步》是何绛在南宋末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金人的侵略之下,国事日非,民生疾苦。在这个背景下,何绛亲身经历了金兵入侵,国土沦丧的惨状,他深感痛楚,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段时间里,何绛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他曾参与抗金义军,奋力保卫国家,但在腐朽的南宋朝廷面前,他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逐渐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失望,转而投向诗词创作,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在《月步》这首诗中,何绛以月亮为载体,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的担忧。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