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村居 其五

标题包含
村居 其五
村路依溪口,幽寻复有谁。藤垂牡蛎屋,鹤过芰荷池。寡语存公道,修心静百思。萧萧风入户,寒雨欲来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村庄的小路沿着溪水边延伸,在这样的地方寻找幽静又有多少人呢?藤蔓下垂到那用牡蛎壳修建的房屋上,仙鹤穿越了长满菱角的池塘。寡言少语才能秉持公平正义,内心平静方能深思熟虑。突然有萧瑟的风吹进屋子,寒冷秋雨即将来临。
去完善
释义
1. 村居:古代对乡村居所的称呼。 2. 何绛: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3. 依:依靠,临近。 4. 溪口:溪流汇合处。 5. 幽寻:寻找幽静的地方。 6. 复有:又有谁。 7. 垂:挂下。 8. 牡蛎屋:用牡蛎壳建造的房屋,常见于沿海地区。 9. 鹤过:仙鹤飞过。 10. 芰荷池:荷花池塘。 11. 寡语:少言,沉默寡言。 12. 存公道:保持公正公道。 13. 修心:修养心性。 14. 静百思:静心思考。 15. 萧萧:风声。 16. 入户:吹进房间。 17. 寒雨:寒冷的雨水。 18. 欲来:将要来临。
去完善
赏析
《村居 其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在探寻村落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诗中“村路依溪口,幽寻复有谁”一句,暗示了诗人独自在村子里游荡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两句“藤垂牡蛎屋,鹤过芰荷池”则是对乡村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乡村的自然之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寡语存公道,修心静百思”表明了诗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他倡导公正公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思想的深度。最后两句“萧萧风入户,寒雨欲来时”则是通过风声和寒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气氛,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孤独感。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公正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深沉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村居 其五》是清代诗人何绛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此时正值清朝初期,社会相对稳定。何绛生活在福建地区,因此诗歌中描绘了闽南山村的自然风光。 在康熙年间,何绛经历了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个文人,他对此深感痛惜和忧虑。然而,随着清政府的统治逐渐稳固,人民生活逐渐恢复,何绛也开始关注民生问题。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村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切之情。 此外,康熙年间,朝廷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蠲免赋税、兴修水利等,使得农村经济逐渐复苏。这些政策对何绛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使他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因此,在《村居 其五》中,何绛通过对田园风光的赞美,表现了对当时农村改革的肯定和支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