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程克庵县尉 其一
六旬为县尉,清苦莫能名。闲月供官馔,长年无马行。宁家凭俸米,养老仗藜羹。独有诸童叟,逢人说政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十岁时担任县尉,清廉困苦难以言表。平时供官员用餐,常年没有骑马出行。回家依靠微薄的俸禄,养老靠简朴的饮食。只有那些孩子们和老人们,才会遇到人们谈论政治的平和之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赠:这里指写诗给某人。
2. 程克庵:人名,县尉(一种古代地方官员)。
3. 六旬:六十岁。
4. 清苦:清贫艰苦的生活。
5. 莫能名:无法用言语形容。
6. 闲月:指平时,非繁忙之时。
7. 官馔:官员的伙食。
8. 马行:骑马巡查。
9. 宁家:回家。
10. 俸米:官员的俸禄,即薪水。
11. 养老:供养老人。
12. 仗藜羹:依靠简单的饭菜过活。
13. 童叟:老人和小孩。
14. 政平:政治平稳,国泰民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程克庵这位六十岁的县尉的清廉形象。他的生活清苦而低调,平时出行并不需要骑马,与家人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依仗俸米养家糊口,与父老乡亲共同度过岁月。在这首诗中,诗人赞美了程克庵县尉的为官清廉、民安国泰的优良品德,充分展示了其公仆形象和民众对其美好评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程克庵县尉 其一》是何绛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危机。一方面,明朝末期朝政腐败、内乱不断,天灾人祸频发;另一方面,清朝崛起于北方,对中原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何绛,广东潮州人,他在明清交替之际担任南明政权下的程克庵县尉。身处乱世,他深知国家命运多舛,百姓疾苦,因此在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努力为民众谋福祉。然而,由于当时时局动荡,他的努力并未改变大局,反而使得自身陷入困境。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沉重的心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也展现了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尽管身陷逆境,但诗人仍然坚定信念,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带来光明和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