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八
北邙松柏锁愁烟,望尽黄茅是海边。孤垄阴风吹宿草,出云清梵欲歌筵。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日暮乡关何处是,亦应怀抱暗凄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方山丘上,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柏树似乎锁住了一团团忧愁的烟雾。向远处望去,满眼都是大片的黄茅草,仿佛已经来到了海边。在孤独的坟墓旁边,阴风吹动着覆盖着的宿草。此时,云间传来悠扬的梵音,似乎要参加一场即将开始的盛宴。水波微微荡漾,却带着一股遗憾之情流向大海;而那无情的月亮却悠然自得地挂在天空。夕阳西下,不知道故乡在何方,心中也暗暗感到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北邙: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墓地之一。这里用以代指墓地。
2. 松柏:松树和柏树,寓意长寿和坚定的品质。
3. 锁愁烟:形容墓地气氛沉重,如烟雾般笼罩着忧愁。
4. 黄茅:一种黄色茅草,这里用以描述海边景象。
5. 孤垄:孤独的坟墓。
6. 阴风:从阴暗处吹来的风,此处暗示阴森的氛围。
7. 宿草:久生的杂草。
8. 出云:古县名,位于今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一带。
9. 清梵:清晰悠扬的钟声。
10. 微波:水面上微微波动的水纹,此处以海水喻指人生的起伏。
11. 有恨:含有怨念。
12. 归海:回归大海,这里意指结束人生旅程。
13.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14. 无情:没有情感,这里反讽月亮的无情。
15. 日暮乡关:太阳落山时的地方,这里是比喻人的归宿。
16. 何处是:在哪里呢?
17. 亦应:也应该是。
18. 怀抱:心中的感慨。
19. 暗凄然:暗自忧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朝云墓前的所见所思。首联借北邙山的松柏之景表现出诗人的哀愁,同时也暗示着朝云命运的悲惨。颔联通过孤垄、阴风、宿草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同时出云清梵的意象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颈联则用微波和明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波有恨而归海,月无情却上天,寓意生命的无奈与宿命。尾联以日暮乡关的画面收尾,引发出诗人对于家乡及往事的深切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八》是明朝诗人何绛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596年前后,正值明朝晚期。此时,国家政治腐败,宦官当权,百姓疾苦重重,而外部又面临着倭寇侵扰、边疆危机等严峻考验。
何绛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备受挫折。在这个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如亲人离世、家境衰落等,这些都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何绛深受前辈文人的影响,尤其是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关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墨,表达出对世道的愤懑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他也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在这种背景下,何绛创作了《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八》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