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大夫
水犀军散士心移,五十馀城渐不支。一死报君闽陷日,孤臣尽节妇亡时。黄麻暂慰重泉恨,碧血长留万姓悲。况有佳儿能继述,直声偏起后人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军队如失去主帅的水犀般溃散,战士们斗志涣散;五十余座城池逐渐支撑不住。在闽地被围困的日子里,我选择以死报国;当我沦为孤臣的时候,我以忠诚赴死如同节妇般坚定。虽然死亡暂时宽慰了我内心深处的遗憾和哀伤,但我的碧血依然留下了万民的悲痛。幸运的是,我有一个优秀的儿子能够继承我的遗志,他的正直之声必将激起后人的哀思。
去完善
释义
1. 水犀军:形容勇猛善战的军队,此处指的是福建抗清将士。
2. 士心移:指士气低落,失去斗志。
3. 五十馀城:这里指的是福建省的50多个城市。
4. 一死报君:表示愿意以死来报答君王。
5. 孤臣尽节:指官员为了坚守气节而选择自杀。
6. 黄麻:古代任命或罢免官员的诏书。
7. 重泉:黄泉之下,此处指去世的人。
8. 碧血:形容忠诚之士流的血。
9. 万姓:代指民众百姓。
10. 佳儿:指优秀的儿子。
11. 继述:继承遗志。
12. 直声:正直的声音,这里指为正义发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忠臣陈大夫的英勇事迹。首联表达了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军队和民众士气的低落;颔联则描述了陈大夫为保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以悲剧收场;颈联通过悼念之情表达出对陈大夫坚定的忠诚以及对民众的深切同情;尾联则寄希望于后代,让他们继承先人的遗志,继续为了正义而奋斗。整首诗充满悲壮之气,歌颂了忠烈之士的伟大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陈大夫》是何绛在南宋末年所创作的一首悼亡诗。南宋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生疾苦。此时的何绛生活在一个以儒学为主导的家族环境中,他的人生轨迹也与时代紧密相连。
陈大夫是一位正直廉洁、关爱民生的官员,他的离世无疑是对国家的重大损失。何绛以此诗悼念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表达自己对忠诚爱国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荒坟”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也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