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白帝庙

标题包含
谒白帝庙
孤山扞江口,上有白帝祠。 横视天下险,万流皆俯窥。 古殿锁神物,悲风出阴帷。 天昏瓦栋折,狐鼠亦生威。 优巫日鼓舞,鬼怪生奔驰。 雷霆卷蛟窟,雹火烧松枝。 入户精魄动,有如阴兵随。 吁哉汉盗乱,海内遂崩离。 赤龙始潜跃,逐鹿过秦时。 公孙奋神剑,定蜀图安危。 陇坻开北户,荆门启东陲。 长驱百万众,日鬭天下师。 群豪插羽翼,与汉争雄雌。 两帝不并立,兴亡良可悲。 天运虽有在,圣贤岂无为。 昭皇揽英杰,袭轨奄重基。 风云共浩荡,千古余寒碑。 威神竟不没,万里震南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矗立在江河口的孤山,山顶上是供奉着白帝的神庙。 远望那天下闻名的险峻地形,一切河流都似在低处悄然注视。 古老的殿堂隐藏着神秘的力量,从深色的帘幕中传出悲伤的风声。 当夜幕降临,屋瓦间的缝隙都在颤抖,连小狐狸和老鼠都觉得恐惧无比。 优秀的巫师每日跳舞颂神,鬼怪仿佛也随之奔腾而出。 雷霆滚滚击打着海底,冰雹燃烧了松树上的枝叶。 每当你踏入这里,都能感受到一股灵魂深处的震动,就像有无数阴兵跟随着你。 哀伤啊,汉朝盗贼的混乱,使国家分崩离析。 但在这乱世之中,赤龙终于开始潜藏飞跃,追逐那些过秦时的野鹿。 公孙献上神奇的剑术,保住了蜀地的平安。 陇坻向北敞开大门,荆门也开始在东边崭露头角。 挥师百万,每天在世上挑战各路英雄。 各路英豪纷纷插上了翅膀,要与汉朝争夺霸主之位。 两位帝王不能同时存在,这兴亡之事实在悲哀。 虽然天意自有安排,但圣贤们又怎能无所作为呢? 昭皇收纳英雄豪杰,继续传承这宏伟的事业。 风起云涌共同激荡,千年之后依然寒意森森。 威严神力依然存在,一千里外仍然震慑南方的小国。
去完善
释义
1. 孤山:指白帝城所在的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位于四川省奉节县东部的长江北岸。 2. 扞江:指长江上游一带。 3. 白帝祠:祭祀白帝的神庙。 4. 横视:从高处俯瞰。 5. 天下险:指白帝庙地势险峻。 6. 万流:众多水流,喻指各地。 7. 俯窥:低头看,表示对白帝的敬仰。 8. 古殿:指白帝庙的古老建筑。 9. 神物:此处指白帝。 10. 悲风:形容阴冷的风。 11. 阴帷:阴暗的帷幕,象征神秘的氛围。 12. 天昏:天气昏暗,暗示恶劣的环境。 13. 瓦栋:屋顶和墙壁,形容古建筑。 14. 狐鼠:比喻坏人或邪恶的事物。 15. 优巫:扮演神的巫师。 16. 鼓舞:跳舞,表达信仰之情。 17. 鬼怪:指神话传说中的鬼神。 18. 雷霆:形容声音响亮。 19. 蛟窟:蛟龙居住的地方。 20. 雹火:闪电划过天空的景象。 21. 松枝:松树树枝,象征长寿。 22. 入户:进入房子。 23. 精魄动:精神受到震动。 24. 阴兵:传说中的幽灵军队。 25. 吁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26. 汉盗:指汉朝末年黄巾之乱时的盗贼。 27. 赤龙:寓意刘邦是天命所归的人物。 28. 逐鹿过秦时:形容争夺天下的情景。 29. 公孙奋神剑:指公孙述在成都建立了政权。 30. 定蜀图安危:稳定了蜀地的局势。 31. 陇坻: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32. 荆门: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33. 开北户:指打开门户,接纳北方的人才。 34. 东陲:东方的边缘地区。 35. 长驱百万众:指率领大军进攻敌军。 36. 日鬬:每天战斗。 37. 天下师:天下的军事力量。 38. 群豪:众多的英雄人物。 39. 插羽翼:比喻得到支持。 40. 与汉争雄雌:与汉朝争夺天下。 41. 两帝:指刘备和曹操。 42. 兴亡:国家兴衰。 43. 圣贤: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44. 昭皇:指刘备的儿子刘禅。 45. 揽英杰:招收杰出的人才。 46. 袭轨:沿着原有的轨迹继续发展。 47. 奄重基:迅速恢复国家的基础。 48. 风云共浩荡:形容国家的兴盛之势。 49. 千古余寒碑:指历史的遗迹。 50. 威神:威严和神力。 51. 南夷:南方的少数民族。
去完善
赏析
《谒白帝庙》张俞这首诗歌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古代战争的画面,凸显了历史的沧桑感。诗人通过对白帝庙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示了战乱时期的风云变幻和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看到了刘备、公孙述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他们的奋斗精神和远大抱负,使人们更加珍惜和平与繁荣。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虽然天运自有其道,但圣贤的努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这首诗让我们思考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白帝庙》是南宋诗人张俞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当时正值金国南侵、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动荡时期。 张俞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入仕为官,但由于性格刚直,不善逢迎,在宦海生涯中屡遭排挤,多次被贬谪。他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但却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在金兵南侵之际,张俞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抗击金兵的战斗。然而在当时的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据了主导地位,许多有志之士的抗金热情并未得到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俞来到白帝庙,感叹千古英雄事,表达了对英勇抗争精神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系国家、矢志不渝的文人志士形象。张俞用优美的诗句诠释了历史的沧桑,表达了他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更展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与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