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湖
忆昔车公居此地,遗墟缭绕临清渊。
惜哉断石文尚在,野老不识投波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当年车公居住在这地方,旧址周围环绕着清澈的水流。
令人痛惜的是,只有这块断裂的石头上还留有文字,而乡间的老人们却不认识它们,只能将它们投入水中。
去完善
释义
车湖:地名。
忆昔:回忆过去。
车公:指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车千秋,字子产。
居此地:指车千秋曾经居住在此地。
遗墟:古代遗留下来的废墟。
缭绕:形容烟雾或气体弥漫。
清渊:清澈的水潭。
惜哉:可惜啊。
断石:断裂的石碑。
文:文字,这里指石刻上的文字。
尚:还存留着。
野老:乡野中的老人。
不识:不认识。
投波澜:投入水中。
去完善
赏析
《车湖》张俞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车湖边追忆往事的情景。首句“忆昔车公居此地”中的“车公”指车骑将军杜预,他在湖边的遗迹至今仍然依稀可见。次句“遗墟缭绕临清渊”描绘了湖边遗址的朦胧景象,以及湖水之清澈。第三句“惜哉断石文尚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珍视,尽管岁月沧桑,但依然能够看到当年留下的痕迹。最后一句“野老不识投波澜”则表现了乡村老人的无知和粗俗,他们对这些历史文化价值一无所知,甚至投掷于波澜之中。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乡野之人对历史的无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车湖》是宋代诗人张俞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张俞的个人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小官,但因为无法忍受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田园生活,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并深刻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北宋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张俞的这首《车湖》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车湖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