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骊山二首

标题包含
游骊山二首
玉帝楼前锁碧霞,终年培养牡丹芽。 不防野鹿踰垣入,衔出宫中第一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玉皇大帝的楼阁之前,翠绿的朝霞被锁住,一年到头都精心培育着牡丹花的嫩芽。不料想,一只野鹿越过围墙闯了进来,把它口中的花朵带到了皇宫之中,成为了最为珍贵的花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境内的一座山。 2. 玉帝楼:此处指骊山的华清池,相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游玩沐浴的地方。 3. 碧霞:形容青翠的山色。 4. 培养:栽培、养育的意思。 5. 牡丹芽:牡丹的花苞。 6. 野鹿:这里比喻偷偷潜入的人或事物。 7. 逾垣:越过墙头。 8. 宫中第一花:指最美的花朵,这里指代珍贵的东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骊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首先,诗人描述了玉帝楼前的景色,那是一片美丽的碧霞,仿佛被锁住了一般,象征着皇家的神秘与威严。这里的“锁”字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点,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浓郁的皇家气息。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终年培养的牡丹芽。这是一个细节的描绘,表现出皇家的富贵与繁荣。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富贵的象征,而“终年培养”则暗示着这种富贵的延续不断。 然而,在这种富贵的背后,诗人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插曲。那就是野鹿逾垣而入,衔出了宫中第一花。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让人不禁联想到皇宫的华丽与自然的质朴之间的碰撞。同时,这也传达了一种反讽的信息:在如此森严的防备之下,依然有野鹿能越过围墙,可见皇室的戒备并非无懈可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骊山的美丽与皇家的富丽,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骊山二首》为宋代诗人张俞所创作。张俞生活于北宋时期,曾任通判、知州等地方官职。他因不满现实黑暗和政治腐败,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在寓居四川期间,写下了大量咏史抒怀的诗歌。 在创作《游骊山二首》时,正值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1106年),此时北方边患频仍,民族矛盾激化;朝廷之上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张俞对现实社会深感忧虑,他的这首诗表达了对帝王骄奢淫逸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诗中,张俞以骊山温泉宫为背景,通过对皇帝游乐场景的描绘,揭示了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现实,并讽刺了朝政的腐朽与昏庸。诗中的“金鞭敲断玉栏杆”和“花雨洗清千叶莲”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皇帝的豪奢生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奢侈靡费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