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人
悼往不知篱菊芳,岂知篱外游人忙。
寒暄节物覆手异,依然大树堪彷徨。
羡君真比道州政,间饮醇酒南山阳。
遥想文殊造摩诘,玄妙深谈舌广长。
中道相呼互濡沫,相忘各适遮无伤。
要知风鬟太华女,夫岂秋思悲空房。
智拙方疏汉阴圃,才多端谢鼌生囊。
青天自不憎白眼,好在宗之快举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悼念逝去的美好时光,不知不觉篱笆边的菊花已经盛开,一片繁华景象。哪知道篱笆外的游客们在忙碌奔走,大家都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
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季节更替也是让人应接不暇。但在这喧闹的世界中,总有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让人感到安心。
羡慕你的才能如同道州的统治者一样,闲暇时可以在南山边喝酒,享受生活。想象那文殊菩萨和摩诘尊者在谈论佛法,他们口齿伶俐,讨论深奥的佛法。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相互扶持,暂时忘记彼此的烦恼,这就是我们的相处之道。要知道那些风华正茂的少女们,她们的青春洋溢,与秋天的悲凉并不相关。
我的智慧不够,还不能完全理解汉阴园的故事;而你的才华横溢,也让人难以忘怀。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像欣赏那碧蓝的天空,它的美丽不会因为有人看不起它而减少。
我们在一起,快乐自在,尽情享受这美好的生活吧!
去完善
释义
1. 悼往不知篱菊芳,岂知篱外游人忙:悼往,悼念往事;篱菊,篱笆旁的菊花;芳,芬芳;游人忙,游客忙碌。这句诗意味着悼念过去的时候不知道篱笆旁的菊花已经绽放出芬芳的香气,哪里知道篱笆外面的游客们已经开始忙碌了。
2. 寒暄节物覆手异,依然大树堪彷徨:寒暄,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的意思;节物,季节变化;覆手异,形容手掌覆盖之处的变化;大树,指国家或某个领域的重要人物;堪,能够;彷徨,不知所措。这句诗表示随着季节变化,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但依然有大树可以依靠并为我们指明方向。
3. 羡君真比道州政,间饮醇酒南山阳:羡君,羡慕您;道州,历史上的一个地名;政,政治;间饮,偶尔饮酒;醇酒,美酒;南山阳,南边的阳光。这句诗寓意为对您的敬仰,您的生活就像道州的政治一样美好,有时候可以在南边的阳光下品尝美酒。
4. 遥想文殊造摩诘,玄妙深谈舌广长:遥想,想象远方的事情;文殊,文殊菩萨;摩诘,王维的字;玄妙,神秘奥妙的道理;深谈,深入探讨;舌广长,形容辩论才能出色。这句诗表示,想象中与文殊菩萨探讨深奥的佛理,好像与王维一起探讨人生哲学那样具有深厚底蕴。
5. 中道相呼互濡沫,相忘各适遮无伤:中道,中庸之道;相呼,互相呼唤;互濡沫,互相帮助度过困境;相忘,忘记彼此的恩怨;各适遮无伤,各自适应环境并无伤害。这句诗代表中庸之道的观念,即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度过困难时期,化解矛盾,各自适应环境而无伤害。
6. 要知风鬟太华女,夫岂秋思悲空房:风鬟,形容女子的秀发随风飘动;太华女,华山上的仙女;夫岂,难道是;秋思,秋天的思绪;悲空房,悲哀独居。这句诗寓意了解那个如同华山仙女般美丽的女子,她并非因为秋天的思念而独守空房感到悲伤。
7. 智拙方疏汉阴圃,才多端谢鼌生囊:智拙,缺乏智慧;方疏,刚刚开始理解;汉阴圃,汉代的一个地名;才多端,多才多艺;谢鼌生囊,比喻才华横溢的人。这句诗暗示自己虽然智慧不足,但也在逐渐理解和掌握知识,向往那种多才多艺的人。
8. 青天自不憎白眼,好在宗之快举觞:青天,高洁之人;自不憎白眼,不厌恶那些对自己不敬的人;宗之,唐代文人;快举觞,尽情畅饮。这句诗意味着高尚的人不会讨厌那些对自己不敬的人,只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就可以尽情地饮酒作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人文视角,描绘了友情的珍贵与生活的美好。首联以“悼往不知篱菊芳,岂知篱外游人忙”为引,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作者对于往事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颔联通过“寒暄节物覆手异,依然大树堪彷徨”来表现时光流转带来的变化,但在这变化中,友谊仍然如大树般坚定。颈联则赞美友人的高尚品质和政治才能,表达了对其敬仰之情。
诗歌的下阕进一步拓展了主题,用“遥想文殊造摩诘,玄妙深谈舌广长”来表达与友人共同探讨人生哲学的乐趣;接下来的两句诗“中道相呼互濡沫,相忘各适遮无伤”则揭示了友谊的真谛——互相帮助,共度难关,却又不过分依赖,各自追求理想。尾联则以“要知风鬟太华女,夫岂秋思悲空房”作结,寓意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友人》是宋代诗人史尧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正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的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们争相以优美的诗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对友情的感慨。
史尧弼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他曾游历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史尧弼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儒家的仁爱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深深地影响着他。他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弱势群体,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唤起人们的共鸣,共同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和对时代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