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致平尊人挽诗
再见书楼氏,风流继六贤。
素轻千户拟,还守一经传。
好学嗟亡矣,伤心为衋然。
郎君今二妙,早晚慰深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再会书楼家人,优雅风韵传承诸先贤。
淡泊功名如千百官吏,守护经纶书香一片。
遗憾如今好学者难觅,内心痛楚溢于言表。
贵公子才华出众堪称双绝,将来定安慰千古英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孙致平尊人:指孙致平的父亲。
2. 史尧弼:南宋诗人。
3. 六贤:指古代著名的文人学者。
4. 素轻千户拟:指对学问的追求比官职更加看重。
5. 一经传:指儒家经典著作的传承。
6. 亡矣:表示已经去世。
7. 衋然:形容悲伤的样子。
8. 二妙:指孙致平和他的兄弟。
9. 深泉:这里指墓葬之地。
去完善
赏析
《孙致平尊人挽诗》是一首悼念性诗歌,史尧弼用此诗来表达对孙致平父亲去世的哀思。诗词开头提到孙致平的书楼家族,以表示这个家族有“六贤”般的风流。接着诗人指出,虽然孙致平的父亲曾被封为千户,但他却更看重文化的传承,注重教育子孙后代学习经典。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惋惜之情,哀叹孙致平父亲的离世和失去这位好学者的悲伤。最后两句赞美了孙致平兄弟二人,期望他们能继承家风,安慰地下长眠的父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孙致平尊人挽诗》是宋代诗人史尧弼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宋朝(960年-1279年)的中期,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辈出。
史尧弼在年轻时就才学出众,步入仕途后成为一位著名文臣。然而,在创作这首挽诗的时期,他可能正面临一些人生困境,例如政治斗争的压力或是个人家庭的不幸。这些复杂的情感因素使得他对生命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体现在这首挽诗之中。
此外,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社会风气重视孝道,尊敬祖先。因此在诗歌中为故去的长者献上挽词是符合时代风尚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史尧弼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亡者的悼念和敬仰,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