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一夜新秋风雨。
客恨客愁无数。
我是卧云人,悔到红尘深处。
难住。
难住。
拂袖青山归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游子的愁绪和烦恼如同无数的思绪萦绕在心头。
我本应该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后悔来到了这繁华的尘世。
无奈啊!
无奈啊!
我只能抛开一切,回到那青山绿水的隐居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新秋:指夏去秋来的时候。
2. 客恨:在外漂泊的游子的遗憾和不满情绪。
3. 红尘:佛教认为尘世间的烦恼犹如尘土飞扬,所以称为“红尘”。这里指的是世俗纷扰的世界。
4. 卧云人:指向往闲适生活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表达出了诗人对红尘俗世的厌倦与反感。上片描绘了秋天风雨的凄迷景象,以“客恨”、“客愁”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用“悔到红尘深处”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失望。下片则以“难住”、“难住”强烈地表现出了诗人渴望脱离尘世纷扰的心情,并以“拂袖青山归去”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向往。整首词体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如梦令》是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34年,即北宋末年。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战火纷飞,百姓生活困苦,家国之悲成为了诗人们共同的主题。
朱敦儒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际遇也深受时局影响。他曾以博学多才、胸怀壮志而著称,但在北宋灭亡后,他却被迫远离故土,过上了流亡生活。这种人生的巨大变故,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慨。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政权瓦解,南宋建立。这一时期,朝廷偏安江南,战乱不断,民生疾苦。诗人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惨状,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于是将满腔的悲愤化为诗篇,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在这首《如梦令》中,朱敦儒以梦境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同时又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现出了他深深的哀愁和忧虑。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